華爾街分析師表現如何?誤人較多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0915/KDZ719ZB4JRVV.shtml華爾街分析師表現如何?誤人較多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1-09-1500:07
還記得安隆(Enron)事件嗎?
就在約十年前,該公司開始破產。儘管民眾焦點多集中在911恐怖攻擊十周年,使得安隆事件十周年幾乎完全遭到忽略,然而此一醜聞並未因而絲毫淡化。安隆破產是金融界的大事,引發了民眾對華爾街的強烈厭惡,也誓言要根除這種行為。
但是過去十年來,有多少這類的行為遭到了清除?
還請自行判斷。
當然,在安隆公司倒閉前,眾多分析師早已惡名昭彰,因為他們沒有一檔股票不喜歡。他們萬般不願將一檔股票評等列為「賣出」,這類行為在安隆聲請破產前幾周,尤其顯著。儘管該公司陷入困境已益發明確,但分析師核定該公司最壞的評等,卻僅是「觀望」。
這讓人想到伍迪艾倫的經典名言:投資顧問就是協助處理財富的人,直到財富全光了。
儘管十年來,法律與管理規則已經有所改變,然而今日,透過繽紛眼鏡瞭望這個世界,似乎依舊是標準的行為模式。
分析專欄作家鮑威爾(Robert Powell)一周前的一篇文章,再度突顯了這一特點。該文章指出,有研究顯示,目前華爾街分析師對S&P 1500指數所包含股票的評等中,有四分之三的公司評等核定為「買進」或「買進/續抱」。
相形之下,僅有0.08%的評等被核定為賣出,亦僅有4.2%被核定為「短期續抱」。
安隆事件的受害人一定會對這種情況,更加萬分無奈。
看來,要讓分析師核定賣出評等,大概只能硬性規定他核定的賣出建議應與買進建議一樣多。畢竟,並非每檔股票都能優於平均水平,且能打敗大盤。
再看看投資通訊。無論投資人對他們觀點如何,沒有人會否認他們核定的賣出評等,總是少於買進評等。
而後,再看看MarketWatch網頁中的「氣氛」圖形(只要輸入股票代號,即可隨圖形出現)。在大部份股票中,分析師的觀點,要比投資通訊(以Hulbert Interactive代表)看漲的多。
這並不代表投資通訊的表現,總會優於華爾街分析師。但是即使不優於分析師,他們願意核定賣出,對華爾街如瘟疫般的樂觀氣氛,也算是一帖解毒劑。
只要還記得核定賣出評等,足以做為安隆公司倒閉十周年值得的代價。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