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光海嘯逆境更進取 百變成就大家樂
名人會客室主持:張慧燊 本報記者:李見安
西多士配熱奶茶、焗豬扒飯配凍檸茶……是香港的平民快餐。
一場金融海嘯,不少富豪的身家也大蒸發,專賣平民快餐的連鎖式快餐店大家樂集團主席陳裕光,卻以44億港元的身家,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35位,成為海嘯中逆流而上的奇葩。
大家樂與香港一同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疫症的低潮,陳裕光遭遇每一次困難也能轉危為機,只因他意識到「盈利只是品質的副產品」的真諦,即使陷入逆境,他仍敢冒險為大家樂進行企業改革。
當別人認為賣快餐不配發大達,陳裕光接受訪問時卻訴說成奶孛翿o來不易,今天的成功亦絕非僥倖而來。
現年59歲的陳裕光,是大家樂創辦人羅騰祥的女婿。他與飲食業糾纏大半生,但原來修讀的大學學位,竟與飲食業沾不上邊。原籍順德的陳裕光在香港出生,小學及中學均在喇沙書院求學。中七那年,他往加拿大修讀社會及政治學學士及城市規劃碩士,在當地待了12年,突然有一天,竟想回港闖一闖。他說:「只有一點『貪得意』,所以把很多行李留在加拿大。」
餐飲初上市 曾不獲認同
原以為有天會返回加拿大,卻最終在香港「落地生根」。陳裕光說,回港後當上公務員,在拓展署工作。至1984年,大家樂另一創辦人羅開睦邀請他加盟大家樂出任企劃顧問一職,首要任務是令到分店數目不足30間的大家樂上市。終在1986年,大家樂成為本港首間上市的飲食集團,市盈率(PE)與匯豐銀行看齊,惟當時社會不看好,陳裕光說:「當時有一篇社論指:『這是什麼世界,餐飲業也可以上市。』」
升品質成本 生意反做大
1989年,他年僅39歲當上大家樂行政總裁,至1997年躍升為集團主席。陳裕光帶領大家樂經歷了香港不同的高低起伏浪潮,他現在回憶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說:「我剛成為CEO,集團內有很多董事決定移民,只餘下我鎮守大本營,有很多問題要考慮,例如是否有資金發展下去,是否仍要投資等。」他自覺是家族成員之一,責任感驅使他繼續撐下去,「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說過:『發展是可穩定人心的方法』,倘若我退縮,整間公司可能變得散亂不堪。」
難忘沙士 肩負社會責任
他謂大家樂在1986年上市時,由於為了「做靚盤數」,在90年代初犯下小錯誤。當時為了追求盈利,推出很多成本很低的食物,例如麻婆豆腐飯,甚至有分店為了節省電源,到晚上仍是燈光昏暗。不過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他決定來一場企業改革,「把一些資金投放在裝修上,推出更多燒味食品,雖然成本被推高,但顧客量卻節節上升。我明白到『盈利只是品質的副產品』。」
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本港飲食業營業額由560億元萎縮至480億元,別人開源節流,陳裕光卻一反其道,大灑金錢提升大家樂形象,成功令大家樂在逆市下保持盈利。然而至2003年,沙士一疫再度拖垮飲食業市道,他稱:「大家樂承包了很多公立醫院的飯堂,但當時沒有人探病或吃飯,情況真的很惡劣。」
沙士蔓延全港之時,大家樂沒有盈利當頭,反而緊張社會責任。陳裕光說,當年大家樂的員工每天要抽「生死籤」,以決定誰人送飯到公立醫院的病房;淘大花園E座被封鎖,大家樂亦要肩負送飯給隔離人士的重任。
未懼海嘯 滿腹拓展大計
沙士過去,本港消費市道仍一潭死水。陳裕光稱,幸好當年中央開放個人遊,這份「大禮」令飲食業谷底反彈,至今飲食業營業額已升至780億元。去年是大家樂成立40周年,再遇上金融海嘯,惟陳裕光面對困境沒有一絲懼怕,在未來仍有滿腹拓展大計,他表示有信心在5年內,令到大家樂旗下的集團在全球增設1,000間分店。
不墨守擅轉型 創出東方色彩
【推陳出新】大家樂自1968年10月成立至今已41年,開始時專門售賣炸雞髀、熱狗等西式快餐,多年來不斷轉型,至今推出的食物已是適合香港人口味的中式快餐,款式更推陳出新,包括海南雞飯、煲仔飯、一人火鍋、鰻魚飯等。陳裕光直言,大家樂每天在早、午、下午茶及晚市,合共出售100款菜式,不易讓客人吃膩,「所以大家樂可在香港立足。」
陳裕光是大家樂第3代主席,在1989年接管大家樂的業務,成為掌舵人至今。他說,一直很注重食物水平及款式,「我們的食品富東方色彩,過年甚至有盆菜。我自己每周也吃3至4次大家樂。」
他稱,目前大家樂的食品近9成是中央廚房產製,火炭廠房負責食物切割、半加工等程序,再分發至分店層面,以減少人為錯誤,「我們對食品品質要求有清晰的標準,食材採購自世界各地,例如雞蛋及雞髀是來自美國,牛扒及魚柳來自新西蘭,豬扒則來自巴西,原材料來港後,再送往中央(廚房)產製及精準切割。」
飽讀書富學識 不怕卑躬屈膝
【開卷減壓】陳裕光的嗜好有點特別,他每天會把喜歡的報道剪下來,再分門別類存起,閒時拿出來閱讀,他說這個習慣是從當上CEO後培養出來,至今已有20年。曾經是天主教徒的他說,很多人求助於宗教是由於解不開心結,他則經常閱讀,發現書本可以令他解困及紓壓,「當我看書時,發現自己進入了另一境界,腦中不再想其他事情。」
外表看來像40出頭的陳裕光,怎看也不像年近花甲,但原來他的兒子已28歲,女兒亦24歲。陳裕光表示,每天也會騰出時間做運動,從前喜愛踢足球及打網球,但自從患了腳傷後,他現在只會跑步及游水,不過每周也會有3小時用來跳社交舞。
賢妻才藝兼具 各自創出精彩
陳裕光自言年輕時睡得少,因為他是一名刻苦的學生。他說,在加拿大讀書時,放學後會趕往安老院上班,夜晚也是留在安老院溫習,「外籍老闆常常懷疑我偷偷睡覺,於是給我一桶油漆,要我每晚在牆上掃油,後來長者投訴油漆太臭,才免了我的苦差。」他表示,很多大學生或讀書人會介意卑躬屈膝,然而他對服務性行業卻沒有任何介懷。
至於他的妻子羅碧靈,是在加拿大讀書時認識的,他稱讚太太多才多藝,「她與我一同返回香港,現在她有自己的股票行,亦經營會所生意。我們各有各做,回到家再互相分享,交換意見。子女可能是耳濡目染,他們出來工作了幾年,也想學我們做生意。」
退休欲當人師 自身經驗育才
問到退休生活,陳裕光略為想一想,笑稱:「我一生中也沒有大計,小時候攝影師問我想做什麼職業,我於是打煲呔扮梁醒波(已故藝人),因為我想做總經理,這是唯一的願望,哈哈!不知道現在的我是否已成為總經理?」他自言,退休後或許會當起教師來,以自身經驗教育下一代。
北上主攻華南 上海有待揣摩
【循序漸進】不少企業在拓展業務時都北望神州,大家樂亦不例外。大家樂早於1993年已覷準內地市場大舉進軍,至今已有62間分店,當中56間集中在廣東省,「剛開始時是蝕錢的,像『交學費』一樣,近幾年已在內地找到定位,開始有盈利了。」陳裕光笑說。
滬人飲食要求與港人有別
大家樂旗下集團,包括大家樂快餐、意粉屋、利華超級三文治、泛亞飲食等,現於全球有581個營業單位,當中320個是在香港以外,包括中國、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家。陳裕光表示,內地市場深不可測,「華東、華南、華北是南轅北轍的市場,所以不可以當作一個市場來看。」
他舉例稱,華南地區開設分店,經營起來較容易,「因為與香港人口味相似,而且市民消費力高。」然而上海市場,陳裕光指與華南地區有微妙差異,「上海人對飲食的要求,比不上對化妝、衣服等追求。上海人會覺得,付出廿多元(為什麼)仍要自己捧餐,所以我們在上海分店會有送餐服務。」他無奈稱,至今只有6間大家樂分店在上海,仍在揣摩如何拓展該市場。
不過他稱,對內地市場依然雄心勃勃,今年底將在廣州興建培訓中心及食品加工廠,計劃一年內在華南地區增加20間分店,聘請1,000名職員。至於香港,他說大家樂在港擴充亦不會怠慢,未來一年會繼續增設分店,目前使用了15年的火炭大家樂廠房,亦將會遷移至大埔工業村。 我一談快餐店上市公司你便找來了資料
你真熱心{:5_261:} 大家樂這類公司,在跌市時防守力很強
是防守型 嗯,讓我想到台灣的7-11。
台灣的7-11經營非常成功,連日本人都要前來取經,
台灣便利商店的密度(和人口相比)是世界第一。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