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闖藍海 (Blue Ocean Strategy)
二十世紀初,「紅海」有了新的意義。 同時增加的是「藍海」這個名詞。「紅海」,是指充滿競爭的現有市場,那兒,企業在相互撕殺。「藍海」,是指有待開發的市場,那裡充滿著企業的希望空間。給予「紅海」和「藍海」新意義的是波士頓顧問集團講座教授金偉燦和美企管研究員芮妮‧莫伯尼。這兩位「先知」在2005年2月?版了《藍海策略》,並以之為福音,向四方傳播。由於作者倆的努力,全球的企管界驀地對市場開發策劃關注起來,不少企管人都對開拓市場路向、企業發展、三贏市場競爭等等的話題的討論熾熱起來。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 – BOS) 也在此時開始,瑯瑯上口於企管人之間。 原來,自二○○○年初始,因受到泡沫經濟的爆破的影響,不少原來在《財富》百強榜的美國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甚至有不少倒閉者。是故,有很多企管人都在為其企業和個人的前途而擔心,恐怕有朝一日,自己也會因企業倒閉而遭掃地出門。在面對劇烈的競爭,不少原來風光的企業轉眼間便灰滅煙消。這情況,使他們頓悟,企業所賴以維生的市場,實也遍是血紅的紅海。而就在此人人徬徨之際,有金偉燦和芮妮‧莫伯尼帶來了福音,說要領導他們走出紅海,闖出一條生路。他們對企管人說,紅海血浪濤天,終會把他們沒頂,他們只有出走藍海才有和平與富盛的生涯。不少企管人就像二千多年前追隨先知摩西的以色列人一樣,義無反顧地追隨「先知」金偉燦和芮妮‧莫伯尼出發,向廣闊的藍海進發。「藍海策略」和「紅海策略」的概念這股「藍海」風來自美國而發展於新加坡,一時把亞洲的企管學者和商人吹得左右搖擺,紛紛投進「藍海」中。亞洲的工商業相對於歐美的工商業來說,競爭更為激烈,且都以銷售平價產品為佔據市場的策略,撕殺得血流漂杵 、紅海一片。從來都說,企業要「長青」,就必須贏得競爭,就須把對手打個落花流水,甚至逐出市場。然而,兩位「藍海先知」卻主張,贏得競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試圖打敗競爭者,因為這樣會迫令企業長年累月在戰鬥,最終也必然會拖垮企業的生產力和創造力。 「藍海先知」認為,企業應擺脫你死我活的競爭的策略,取而代之的是,以開拓新市場的「價值創新」(valueinnovation)來開拓無邊的「藍海」,才是高明之著。先知的主張,對投身競爭市場多年,被折騰得身心皆疲的企管人來說,「藍海策略」為他們帶來和平競爭的希望,而「藍海」也為人帶來寸寸遐思,堪稱「福音」。對福音的降臨,渴求得到福音眷顧者,自然對之趨之若鶩。根據「藍海先知」的說法,世上並沒有永久卓越的企業或公司,但能開創藍海的企業卻可長期維持盈利和生產力並以同步的比例和速度增長,使其能長保其領導地位於不墮。「藍海先知」用了很多例子來說明:企業能否走上強勁獲利增長軌道,其策略行動和藍海開創之間是必須緊密地關連的。 所謂「策略行動」(strategicmove) ,就是那些推出新產品、開拓並抓住了新市場空間並帶需求的重大飛躍的行動。竅門在哪兒?竅門是,藍海的開創者並不以競爭對手為標杆,而是以「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 為坐標,全力為顧客及企業自身創造價值飛躍,開創新的無人爭奪的市場空間,徹底擺脫競爭。《藍海策略》一書,闡釋「藍海策略」和「紅海策略」的概念,比較兩者對身混於激烈競爭市場的企業的發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該書還向企管人提供一套實用的框架和一系列的分析工具,供企管人參考,使他們可以系統地尋求新領域,早著先鞭地進入和平且富有生命力的藍海。
本書在台灣翻譯成藍海策略,是前幾年很熱門的商業書籍。
大家都在談。 本帖最後由 我愛紅茶 於 10-1-1 01:31 PM 編輯
{:9_613:}其實中國清朝的商業書中
就有講過藍海這種東西了,一代大商孟洛川裡面就有演出當年的孟洛川開創了好幾個新藍海
並且透過古人的智慧,從新詮釋藍海如何生出來的過程
所以美國人盜拷我們先人的智慧
好比銀行也是中國人發明的喔
世界上第一間銀行是喬治庸設立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