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輸 發表於 13-1-6 22:11

濾網VS確認

順勢的交易系統   通常會有反覆的訊號發生通常會通過用濾網來減少失敗的次數(順著趨勢)

確認 則是訊號必須符合額外的條件才被接受(如貫穿 or時間延遲 or 型態)

當初在看書時一直分辨不出它們之間的差別   直到最近看了另一本書   

寫道    濾網適合採用不同性質的資料       更是一頭霧水

難到確認訊號不能用來當濾網    反之 濾網不能用來當確認訊號嗎?

lbt 發表於 13-1-6 23:32

不就一樣的東西嗎 ?

莫藍 發表於 13-1-6 23:48

這跟"電腦嘛業撿土豆"一樣
先從一堆渣渣裡濾出土豆(你有興趣的訊號)
再從土豆裡挑出大土豆(你所接受的訊號)

bobo177 發表於 13-1-6 23:48

版大說的, 是王老師 (上)(下)兩冊的著作嗎?
原理都是一樣的, 兩者可互通,
關鍵在於你使用的流程與邏輯! {:4_181:}

winfast48 發表於 13-1-7 00:21

bobo177 發表於 13-1-6 2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版大說的, 是王老師 (上)(下)兩冊的著作嗎?
原理都是一樣的, 兩者可互通,
關鍵在於你使用的流程與邏輯! {:4 ...

我想買那二本書,可是絕版了…

bobo177 發表於 13-1-7 00:23

winfast48 發表於 13-1-7 0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買那二本書,可是絕版了…

你如果在台北市,
在重慶南路上的書街,
在三民書局1樓左邊.
找一下, 應該還有. {:4_209:}

cuhjohnson 發表於 13-1-7 00:28

各大圖書館應該都有藏書可以借{:4_209:}

change.t.world 發表於 13-1-7 02:07

那二本絕版了? 博客來還有賣吧?

rockwell 發表於 13-1-7 08:48

本帖最後由 rockwell 於 13-1-7 09:15 編輯

我覺得是輸大把交易想得太過於複雜,甚麼濾網、確認的,
最終還是要看每筆交易是否成功,會成功的事,反覆作,這樣就對了。

看了輸大好幾次的貼單,其實輸大最大的盲點是,
交易的節奏不適合短周期的節奏,但卻一直在短週期中打滾。
我猜想或許15、30、60分線以上的週期,才比較適合你的交易節奏。

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輸大每次進場都比神大這類交易者慢上許多,出場也是,
要搭便車至少要有007大的速度(雖然「滑價」但還是可以賺錢),不然只是進去讓人下車用的。
但想要搭便車衝太早又不行,因為沒有便車可以搭時,進去只能搭兩頭巴。

Oliver 發表於 13-1-7 09:10

我的主要指標是看"價格", 用"量能指標"及"型態" 做濾網. {:9_633:}

drfutures 發表於 13-1-7 13:28

那二本還有....諾貝爾...

finger 發表於 13-1-7 13:58

濾網主要是減少被巴的機率?
今天39~46之間被修理好多次.

smile2 發表於 13-1-7 14:21

濾網適合採用不同性質的資料       更是一頭霧水

難到確認訊號不能用來當濾網    反之 濾網不能用來當確認訊號嗎?濾網是為了過濾掉有可能的失敗信號,當然用不同性質的資料比較好,例:均線+量能(濾網)。不過相同性質的資料也可以當作濾網,例:短均線+長均線(濾網),當短均線跟長均線同向時沒有問題,不過當短均線跟長均線不同向時,要依短均線為主還是長均線呢?所以,重點不在於「濾網」,而是大大您產生買賣信號後的損益,能不能滿足您自己的期望值。

jimmy59988 發表於 13-1-7 14:45

好複雜,做錯停損會不會比較單純

valeigh 發表於 13-1-8 14:43

個人經驗,濾網不用也罷。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濾網VS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