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報比的問題
想了許久,老實說小弟不知道該怎麼詢問這個問題
看到過去刀疤老二及王醫師的文章
裡面有提到風報比
老二是1:3,醫師說他1:4
裡面有提到說預估潛在利潤
小弟知道這和預設行情不同
只是不知道所謂的潛在利潤該如何得知
是型態判斷還是累積經驗又或者回測統計{:5_256:}
小弟還不是一個贏家,希望版上的贏家大們協助
{:4_168:}{:4_173:}
祝福co友們來年{:7_458:}{:7_458:}{:7_458:}
勝率最重要,先把勝率至少做到八成以上再說 小的覺得這是事後分析自己獲利和虧損後得到的,無法盤前預知!
本帖最後由 trendfollowing 於 14-1-28 17:32 編輯
KHL 發表於 14-1-28 16: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這要先問問你自己
是要當知名的預測大師
還是想當個滿口理論的專家
看不懂你的回覆跟主題有什麼關係
還有 刀疤老二跟王醫師 被歸類在預測大師? 滿口理論的專家?
關於風報比
刀疤老二的觀點是出自於 Victor Sperandeo的 專業投機原理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話 可以買書來看看 "是型態判斷還是累積經驗又或者回測"
我想每個人應該不同, 也可說是經驗吧
假設,您善用均線, 假設這次你買進是均線交叉.
那你停損停利點可以設在交叉附近的k棒低點(A點).
你買進成本是B點.
而B-A= C.
如果以1:3來說
C是1. 那你3C的地方就是買進成本+3C.
所以我認位每個人不同,您使用的進出場依據不同, 這個1:3, 1:4也會調整.
我認為大概是這樣.
你先不用考慮風報比的東西
會問這問題就知道你沒有一些入場出場依據
先一步一步來
用自已的經驗中得到合適自已的入場點與出場點與停損點
風報比的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你問不同贏家,每個人的風格與風險承受度都不同
得出的答案可能差距極大
有人的作單風格極重風報比,有人的風格極重勝率
但不管如何,生存下來的必定有一套生存之道
你燒的錢不夠,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同意樓上的大大啊!
真的是要燒才能知道呢! trendfollowing 發表於 14-1-28 17: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不懂你的回覆跟主題有什麼關係
還有 刀疤老二跟王醫師 被歸類在預測大師? 滿口理論的專家?
...
"還有 刀疤老二跟王醫師 被歸類在預測大師? 滿口理論的專家?"
trendfollowing大 您這麼一說
有如千金頂壓在小k身上呀
必須澄清一下
本人回復的內容
絕對沒有要否定或影射刀疤老二及王醫師的意思
單純只是提醒發問者
想要在市場生存應該有的觀念而已
並非您有說的那樣
請多包涵
KHL 發表於 14-1-28 23: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還有 刀疤老二跟王醫師 被歸類在預測大師? 滿口理論的專家?"
trendfollowing大 您這麼一說
有如千金頂壓 ...
開版的網友有提到人名 也有提到理論
順著你的回應看下去 讓我有那樣的聯想
如果你沒有那樣的意思 我跟你道歉 不好意思
刀疤老二 影響我的操作相當大
很推薦還沒有找到獲利模式或贏家思維的朋友 多看看他的文章
相信會有不少收獲才是
感謝樓上各位贏家大的分享{:4_160:}
也感謝t大提供參考書籍
小弟的操作邏輯目前階段還蠻簡單的
就是進場後沒有停損就加碼一直到出場訊號出現
有時抱單一抱就是一年多
其實也有類似滿足點的設定,只是它用來調節口數用的
算不上評估潛在利潤
所以之前都沒有考慮過"風報比"這一塊
而醫師大用台指為例說他停損約50~100點平均75點
用1:4的風報比其潛在利潤約300點
以做多為例在進場前評估如果利潤沒有300以上就算會漲他也不進場
刀疤大也是相同論點
所以這讓小弟對於"風報比"有點疑問
他們的精神應該都是獲利要遠大於虧損 剩下的就是看自己了 sexyhippo168 發表於 14-1-29 1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謝樓上各位贏家大的分享
也感謝t大提供參考書籍
你要問的可能是..風報比要如何計算 如果問的是這個那就牽涉到本身的預估能力(預期可以獲利的空間跟停損的空間) 如果沒具備一定基礎的預估能力 我想很難設計出風險與報酬的比例
市場上不少人都把停損固定一個多少約略數(比如當充設個20~40 波段設個100~200之類) 個人覺得這有些不週全 個人還是覺得要以單子預期的獲利數 然後再來設計比例出來 這樣會較好些 這是另談
其實個人覺得風報比並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個只是每個人的操作風格 都會有不同的 如同有的人喜歡精準操作有的人喜歡模糊操作一樣 不管哪一樣的風格與方法 背後的預估力才是生死門 沒有預估的能力 要如何定出獲利&虧損&比例?
至於預估力 技術分析是佔有一定比例的 因為技術分析最為固定化 這個是一定要具備的 再來才是財經資訊以及各種政策的預期 然後才把停損留給無法預測的部分
以上是個人的淺見 掛一難免漏萬 若有錯見 看倌且一笑置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