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套牢反「存希望」、少賺卻「心不甘」?!
http://pic.pimg.tw/jo782400/1401762498-743387127.jpg行為財務學認為,自Markowitz效率前緣理論開始:一、最適投資行為,多在「風險」與「預期報酬」,兩者間做抉擇。二、CAPM假設市場均衡是常態。三、投資人多是風險保守者(Risk Averters),並多是理性的(Rational);行為財務學認為,這一些假設(Assumptions)多是錯誤的。 行為財務學從「管理科學」與「心理學」的立場,研究投資人行為:一、投資人多是不理性的(Irrational),而且市場不會多處在均衡狀態;金融市場是一直處在反應不足、與過度反應的狀態中。 二、而且,投資人有框架心理(Framework);小賺一點的證券,會急著賣出、以求取實際獲利;但賣出後、又會因價格上揚而心有不甘。套牢的證券,則卻會抱著、想要跟它賭一把;雖然一跌再跌,但卻一直會留在身邊不賣。 事實的確如此,證券市場交易始終存在不理性狀況,投資人面對各種風險所展現的,常也會有不恰當的反應。在金融投資中,反應不足與過度反應是常態。但是就是如此,當市場出現反應不足或過度反應時,聰明的投資者才有套利(Arbitrage)機會。資料來源: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603/KIVY7XARUKQ4A.shtml?c=
http://pic.pimg.tw/jo782400/1401762712-7250659.jpg?v=1401762713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