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傳砍價供應鏈台廠憂、台積營收減急喊財測不變
蘋果傳砍價供應鏈 台廠憂
經濟日報 本報綜合報導
分享蘋果再傳對供應鏈砍價,以確保自身毛利率。外資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Amit Daryanani最新報告點名,鴻海、Skyworks等業者來自蘋果營收占比偏高,恐首當其衝。
這是蘋果首度在傳統旺季,對供應鏈發動砍價策略。面對外資點名,鴻海一向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業界普遍預期,組裝廠營運以規模成長為導向,一旦蘋果向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砍價或重新議價,將影響組裝廠拉貨速度。
有法人認為,蘋果創新魔法失靈,加上近來面對匯率逆風,為力保毛利率,向供應鏈砍價,並非不可能。
蘋果砍價的狀況也有跡可尋,其主要金屬機殼供應商可成第2季毛利率降至36.11%,下探22季新低。可成主管不諱言,第2季處於新舊產品轉換的空窗期,為與大客戶共體時艱,可成調降售價,是毛利率走跌的主因,間接證實蘋果砍價的傳聞。
不過,可成強調,第2季是特殊狀況,下半年隨著新品導入、產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將回穩。不過,法人擔心,即將推出的iPhone7 外觀改變有限,估計整體出貨量可能不如預期,產能過剩將拖累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恐不利可成。
Daryanani點名蘋果營收占比較高的供應商,曝險度也相對高,例如Dialog Semiconductor有75%營收來自蘋果、CirrusLogic 66%、鴻海50%、Skyworks也有44%、InvenSense為30%,都是蘋果砍價受傷害較大的對相。
https://pic.pimg.tw/dolag/1470880837-4210652879_n.jpg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BAP///wAAACH5BAEK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
分享
Daryanani認為曝險度較高的廠商當中,鴻海為台灣業者,Skyworks主要代工廠為台灣宏捷科,與台灣關連度較高。由於蘋果發動對供應鏈砍價策略,Daryanani認為,蘋果本季(7至9月)毛利率有望優於預期。
Daryanani並指出,通訊晶片廠博通Analog Devices等,因為是蘋果獨家供應商,比較有討價還價的能力,受砍價壓力較小。另一方面,市場人士認為,股王大立光具技術與良率優勢,囊括iPhone7前後鏡頭多數訂單,也可望免於遭蘋果砍價的風險。
(記者尹慧中、劉芳妙、詹惠珠、曾仁凱)
台積營收減 急喊財測不變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https://pic.pimg.tw/dolag/1470881532-1574146097.jpg?v=1470881533data:image/gif;base64,R0lGODlhAQABAPABAP///wAAACH5BAEKAAAALAAAAAABAAEAAAICRAEAOw==
台積電營收 圖/經濟日報提供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10)日公布7月合併營收意外較6月下滑6.1%,並跌破800億元大關、為763.92億元,引起市場關注。台積電晚間強調,本季營運不因7月營收下滑而有太大波動,維持先前於法說會釋出的本季營收展望不變。
台積電7月合併營收也比去年同期衰退5.6%;前七月合併營收5,016.9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3%。台積電前七月營收年增率仍無法翻正,要達成公司訂下今年營收年增5%至10%的目標,8至12月表現扮演關鍵角色;法人以本季營收財測估算,8月營收將跳升至900億元以上。
台積電昨天在台股盤後公布7月營收下滑,頗讓人意外,法人一片「怎麼會這樣?」的疑問。由於先前台積電轉投資的另一家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稍早釋出本季旺季不旺的保守訊息,市場對半導體庫存升高疑慮再起,也有法人認為,與主要客戶之一海思下修訂單,或是新台幣匯率升值有關。
台積電昨天不願針對單一月份營收走勢及產品應用別孰強孰弱置評,重申本季營收展望不變。法人解讀,台積電是向外界宣示公司業績向上趨勢不變,「半導體景氣還是很OK」。
台積電原預估,本季合併營收介於2,540億至2,570億元,季增14.5%至15.9%。市場原本看好7月營收將較6月顯著成長,帶動買盤搶進,推升台積電股價自6月27日除息後一路扶搖直上。台積電昨天收當日最高價179.5元、漲1元,再創還原權值後的新天價,市值達4.65兆元,同寫新猷;ADR昨天早盤小跌約0.5%,並未明顯受7月營收意外下滑影響。
法人分析,台積電7月營收反映以16奈米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製程為蘋果代工的A10處理器拉貨動能才剛起步,8、9月將大量拉貨,再加上非蘋陣營16FFC和28奈米製程中低晶片動能仍強,為輝達代工的繪圖處理器也火熱,成為推升8月起營運的動能。在蘋果A10處理器加持下,台積電預估今年16奈米全球市占率將達70%,並將成為未來三年營收成長動能,預估今年相關製程營收占比將超過20%。
FROM:聯合新聞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