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n888 發表於 11-4-22 14:35

「股利越多越好?」-從宸鴻看企業股利分配

「高獲利、低配息」,配發率低,許多股民心情不美麗,公司股價也就跟著重挫。長期股東應該怎麼看這類事情? 時序邁入春末,這時,也是各企業公佈年度股利的時候。 各家公司陸續發佈股利配發金額之際,被喻為「蘋果御用廠」的觸控面板公司,宸鴻,日前公布其年度股利,每股配發0.5元,說真的,配發得實在不多,也就引起市場一片「討論」——嗯,說是「討論」可能太含蓄了些,「撻伐」,可能還比較貼近實際氛圍。 很多人認為,以該公司高達800元之譜的高股價,加上獲利也因為「呷蘋果」大補,去年每股獲利23元,大賺,卻只配發0.5元,配發率2.17%,實在「太小氣」,沒意思。 配發率低,許多股民心情不美麗,公司股價也就跟著重挫。 ■每間公司的股利配發政策,對於股東來說,向來是個至關重要的議題。不過,股利政策,絕對不只是「發越多錢給股東越好」這回事而已。 企業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經過供應商、員工、政府抽稅,以及債權人(例如銀行)收取利息後,最後,才輪到股東分享成果。循著這道理,國內精研公司治理的葉銀華教授,才會在其著作《實踐公司治理》一書中指出: 「其實股東並不偉大,甚或可說是因為其為剩餘請求權者(最後才得到報償者),亦即承擔最終風險者,反而是比較可憐者。謀求可憐人之權益,亦符合悲天憫人之哲理。」 也因此,從公司資源分配的流程來看,股東是順序上的最末位。保障了最末者的價值,流程間的諸多利害關係人,雨露均霑、共享成果,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然而,值得我們非常注意的是,許多公司經理人主張,「股東價值極大化」這句話,不能過度簡化為「公司必須時時刻刻以『拉抬股價、配發高額股利』為最高考量。」甚至,演變成短線投資人以「謀求可憐人之權益」的「哀兵姿態」,強取公司長期營運所需的資源,造成公司要征戰商場,卻面臨「備糧沒有」的現象。 ■因為,股利配發的錢,打哪兒來的呢?企業創造的營收——給了供應商、員工、政府,以及債權人之後,最後剩下來的,有兩種性質:一是未來繼續營運所需,不然就喪失競爭力、生存力的「限制性(restricted)盈餘」;二是用於發配現金股利、回購庫藏股、進行非本業資本投資的「事業主盈餘」。 市場上會有埋怨宸鴻股息配發率過低的原因,就是在於只看到公司有賺錢,以為都是「事業主盈餘」,卻沒看到這裡頭還有「限制性盈餘」這一塊:企業賺到的錢,並非真正的獲利,還有要拿來維持未來營運所需的「成本」,這項成本,就是「限制性盈餘」。 華倫˙巴菲特在其股東信中,為我們解釋了「限制性盈餘」的重要性: 「如果一家企業想要維持其經濟實力,限制性盈餘,就不能以股利方式,發放出去。如果將這些盈餘發放出去,該企業必定會至少失去下列一項領域上的優勢:維持單位銷售力的能力、長期競爭優勢,或者財務實力。如果該企業持續把限制性盈餘以股利形式發放出去,而又缺乏股東的資金挹注,這個企業終究會步上滅亡的命運。」 國際上,尤其是科技公司,保留大筆現金、充實競爭力,而選擇不發放股利,乃是一個事業經營上的基本策略。以微軟為例,該公司自成立的17年間,皆採行「不配發股利」的政策,直到2002年,本業發展有限,毋需保留過多資金,才首次發放現金股利,但公司內仍保留高達400億美元的資金彈藥;而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更是眾所周知的從未配發過現金股利,用以獵取各種成長機會。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艾佛烈(Alfred Rappaport)在「創造股東價值:企業新十戒」一文中指出,「當公司股價很高,而且投資本業無法獲得良好的長期價值時,發放股利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檢視宸鴻的目前狀況,該公司過往為了研發新技術而累積達76.25%的負債比率,如今有獲利,拿來降低負債比,強化財務結構,並提高資本投資,擴大產能,拉開競爭對手的差距,而選擇先將現金保留在公司裡,繼續投資,有助於創造未來更高的獲利。從公司永續發展的格局來看,應屬合情合理。 這件事情,也反映了國內投資環境的現象。也就是還是有很多人是以「短線交易客」的眼光,來看待公司的多數決策,包括配發股利這件事。當企業一有獲利,就急著要「落袋為安」,長期股東、長線投資人,其實並不樂見企業的股利政策,是為了討好市場一時的掌聲,而損及企業賴以長期發展的資本根基。 ■對於宸鴻的狀況,我打了個比喻說,「這就有點像是一個剛回國工作的高材生,大家對他有很高的期待,也展開一份不錯的工作和收入。但為了還清就學時的助學貸款、還有提升專業的在職進修,暫時沒辦法給父母(投資人)很高的孝養金,父母就氣得不認這個孩子了。」 結果,公司同事的回答更妙:「問題是國內投資人,並不是抱著父母的心態,而比較像老鴇,剛買進的小姐,賺的錢不讓她先補身、置裝什麼的,就逼著要先分紅。」 據聞國內主管機關、財經立委也相當關注這種「高獲利、低配息」的現象。但實際上,應該視公司當時營運狀況而定。當我們談到股利配發,只要其中的公司治理沒問題、是為了企業永續發展作著想,公司的股利政策就應該要能有自主空間,並吸引適合公司策略基調的投資人,加入成為長期股東。 如果只為討好市場聲浪、反而可能助長短線交易客「逼著要先分紅」,甚至「逼良為娼」,那,可就不好了。

fanrir 發表於 11-4-22 16:31

我比較在意的
倒是會不會引起後續的效應
例如其他企業以此為例把股利越配越少
理由就是反正已經有大賺的公司先開這一槍了

台灣的企業通常只會模仿對上位者的口袋更有利的前例
此例一開,不知道多少公司
又會像當初台積電在金融風暴引起的無薪假和裁員效應一樣
讓各各企業爭相模仿,並且大聲的說
"共體時艱!"

amisrtv 發表於 11-4-23 01:13

我只有2個字形容
"小氣""

google_hunter 發表於 11-4-23 14:19

大老闆把公司弄上市的目的只有一個:印股票換鈔票,炒自家股票換更多鈔票,總結就是:換鈔票。

本業搞到最後,都是一邊涼快去,公司還被金蟬脫殼,5鬼搬運。

那個移民Sx坡的就是。

z2248 發表於 11-4-24 19:24

公司獲利成長股價有價差 才是實在

ink50616 發表於 11-4-25 07:26

要看公司後續作法吧 如果都這種作法 我是不會投資的
小股東已經冒公司經營不善跟炒作的風險投資公司
為何公司還把好處拿走風險卻1起承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股利越多越好?」-從宸鴻看企業股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