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行經研處長施燕投書建議升息抑房價,央行昨(24)日澄清說,用升息對付房價,就像「拿大刀動手術」、把正常神經都切斷,「房價沒打到,經濟卻受到很大傷害」,根本得不償失。
施燕日前以「台灣房市泡沫的挑戰」為題發表意見,強調政府採行不少對策,但房價依然上漲,原因之一是資金過多、利率太低;宜逐步拉高利率,讓房價小幅向下修正。
為此,央行經研處長林宗耀率領副處長陳一端、網資小組行委李榮謙、網資小組成員等四名官員,昨日一同現身記者室,發布17頁的「國際間對房價、利率、審慎政策的相關看法」報告,大動作對外澄清。
根據施燕的說法,低利率是助長房價的主因。央行官員拐個彎批評說,「可能是離開研究工作有一段時間,直覺是這樣」,因為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實證研究結果表示,近十年來低利率與房價暴漲,兩者間沒有必然關連性。
林宗耀還說,房價上漲集中在大台北,且與基本面因素有關,像是捷運等基礎設施改善與縣市升格等;因應房價飆漲,動用利率並非國際間認可的工具,總體審慎措施更佳。
央行昨日在報告裡明列四大點,駁斥施燕說法。首先強調,低利率與房價並無必然的關聯性,持續的國際資本流入、過度的金融創新、房貸授信審理不實,是驅動房價暴漲的重要因素。
其次,處理房市泡沫,利率政策並不適當。央行報告中引述IMF、BIS(國際清算銀行)及他國央行說法,利率政策不具針對性,除無法妥適處理危及金融穩定問題外,還可能損及整體經濟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