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期貨佳靜 於 13-8-6 14:44 編輯
有不少人喜歡用買保單的方式來「強迫儲蓄」,並且認為自己只要努力繳費20年,就可以獲得終身保障,有長達五、六十年可以依靠保險公司,實在很划算!
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很多保險業務不會告訴你、保險公司不希望你知道的風險。 過去已經提醒過大家一些風險,像是保險公司可能會倒閉以及通膨所產生的保障減損。金管會最近將要公佈的保險公司退場機制,未來如果有保險公司倒閉,接手的保險公司將不會全額理賠,也就是你原本買了100萬的壽險,可是在保險公司倒閉之後,可能只剩下幾10萬的保障。或是當初買的保障是足夠的,但是經過三、四十年,到了你最需要醫療保障的年齡,你所擁有的保額卻因為通貨膨脹而嚴重縮水,原本可以負擔一天住院費用,可能變成只夠掛號。
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風險一直被忽略,那就是保單的失效風險,評估指標通常叫做「保單繼續率」。根據最新公佈的資料,若以台灣目前所有的保險公司為單位,則在保單簽約一年後,繼續率的平均值為93.61%,簽約兩年後則只剩下84.67%。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推算下去,保單能繳滿20年的機會有多高呢?
很遺憾的,目前查詢不到台灣的保戶在買了終身險之後,到底有多少比例能持續繳20年的保費到滿期,但這其實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參考資訊,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政府才會要求保險公司揭露?
如果繳費20年的終身壽險、終身醫療險,其實有高達六成到七成,還沒繳到滿期就失效了,那麼保戶不但無法獲得「終身保障」,甚至可能連之前所繳的高額保費也都化為烏有。
因為沒有台灣的資料,所以只好參考美國的《Individual Life Insurance Persistency》報告,發現以保單的前兩年來說,失效情況跟台灣差不多,首年度大約有一成的保單會失效,第二年則會有8%,之後就逐漸下降,到了六到十年,每年的失效率大約是4%,而11-20年則每年有3.8%左右保單失效。這樣算起來,到了20年後滿期,只剩下33%的保單還沒有失效。
有趣的是,通常對自己存錢的紀律越沒信心的人,越會希望透過各種方式來強迫自己存錢,像是買房子或是買保險,但是卻沒有想到,就是因為存不到錢,沒有足夠的財務風險因應能力,所以遇到沒有收入或是突然出現一筆重大支出的時候,可能就會因繳不起保費而導致保單失效。
保單之所以失效其實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1、保戶自身的因素:保戶的年齡跟保單的繼續率呈現正相關,或許是因為越年老越需要保障,所以不會輕易讓保單失效。 2、保單特性:繳費年期越短的保單,失效的機率就越低,而保險金額與年繳保費越高,則失效的機率會比較高,因為可能收入產生變化而無法繼續負擔保費。 3、業務人員:如果以年資來看,則業務人員的年資越高,保單失效的可能性比較高,可能是因為年資高的業務並非針對保戶的需求來規劃保單,服務也比較消極。但是如果以年齡來看,則業務人員的年紀越輕,保單失效的可能性越高,因為這些業務人員的淘汰率很高,在業務離職或跳槽後,保單也很容易失效。
所以,在購買終身險這種長年繳費的保險之前,應該要謹慎衡量自己的財務情況和收入的穩定性,同時要認知到可能只有三成多的終身險保單最後能夠繳費到滿期,而自己會是那三成多的人?還是其餘損失了許多保費的人呢? 如果不確定自己有足夠的繳費到滿期的能力,或是認知到終身險的風險其實還真不少,那麼定期險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千萬別想著強迫儲蓄,結果反而承擔了很高的風險,還無法獲得理想的保障,那可就虧大了。
資料來源:商業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