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在銀行 人在天堂?
錢在銀行 人在天堂? 從事為客人作資產管理達六十多年的Bernstein(本欄上兩周文章的主角)提到每當遇上牛市,便經常有客人感激Bernstein使他們的「財富」價值增漲,對之作千多萬謝。可是,Bernstein卻常常提醒他的客人,要多謝的並不是Bernstein 本人,而是市場上的「大好友」,因為他們願意用高於Berntein的客人購入手上資產的價錢,去購買Berntein客人手上的資產。
Berntein提醒我們,那决定資產價值的「市場」,雖被慣常視為「無形之手」,但其實「市場」不是「非人性」(impersonal)的物體。從資產定價的角度看,市場是一群人的决策,當中有愚蠢的、有聰明的、有貪婪的、有恐懼的、有知情的、有被誤導的。總而言之,「市場」是人性的决定和選擇。
基於以上論點,Bernstein認為那些他一直為客人管理的「財富」,是本質「變幻不定」的,其價值取决於其他人的選揀。
何謂財富?許多人會覺得是以數字去表達的事情。「資產總值」是其中一個普遍被用作形容財富的名詞,它本身就是一個量化(quantify)的概念。例如,以「資產總值」形容某個人、某企業、甚至某地區的財富,不管是用上那種貨幣作計算單位,讓人領受的都是一個數目。
把財富化作數據的優點,是使人容易掌握量度,例如有助政府用作為納稅的基礎,更常見的是幫助大家比較誰是富有、誰是貧窮,可算是一目了然。
但是,以量化概念形容「財富」也同時增加了「財富」給人一種不實在(uncertainty)的感覺,像「資產總值」就是一個好例子。如果你的資產是房屋、股票,無論是過去或將來,你的財富都經歷不少升升跌跌,特別是許多中產階級,因此,終日惶惶然不知在將來退休時能否有足夠「財富」供晚年之用。
Bernstein勸告大家,要牢記一件事:「財富」與「未來」有密切關係,人對「未來」的看法直接他對已擁有的「財富」的衡量。對沒有盼望的人來說,他擁有的「財富」對他自己是沒有意思的。在熊市中,Bernstein目睹有人從窗口跳下去,就是因這人覺得所擁有的「財富」當時的市價變得一文不值,也沒有未來,所以結束自己的生命。
況且,有可能發生的情形是當牛市再臨時,這人在資產市場的財富也增值,只是這人已看猤見了。當然,Bernstein是指這人的「財富」是真金白銀買入的,而猤是用孖展買的。
一位受人敬重的教授決定六十五歲前退休,大家都依依不捨,他卻半開玩笑說,自己以往的工作量太多,為避免「錢在銀行,人在天堂」,決定及時行樂,日後只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做。他雖然不是基督徒,但看法與聖經教導(馬太福音16:26)很相近:「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有錢又能享受人生,是最好的。
ps. 請問「猤」是什麼意思? 「猤」...可能是亂碼,我也不知道是甚麼意思 對,這好像是多的一個字,亂碼。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