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09-12-27 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成長陷阱”
是什麼因素令那些較為平淡的傳統股票的表現超過那些令人激動的創新者呢?“答案很簡單,”西格爾在書中寫道。“雖然新公司在收益、銷售甚至市場價值等方面都要比老公司增長的快,但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價格過高,使得投資難以取得良好的回報。高股價就意味著較低的紅利收益,因此通過紅利再投資獲得的股票也少。”
西格爾把這稱為“成長陷阱”——投資者之所以傾向于花較高的價錢購買高成長性的公司股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公司未來的成長期望過高。從 1950年到2003年,IBM的平均股價為其年收益的26.76倍,而標準石油的股價為其收益的12.97倍。IBM的紅利收益(每年的紅利除以股價)為2.18%,而標準石油則是5.19%.
標準石油較高的紅利收益讓其股東能夠獲得更多的股票,形成滾雪球效應。“分紅非常重要,”西格爾說。“紅利再投資是很多長期成功的股票的關鍵優勢所在……股票投資的回報不是看收益的增長,而是單純取決於這一收益增長是不是超過了投資者的預期。對增長的預期也體現在市盈率上。投資標準普爾500工業指數成分股中市盈率較低的股票,能夠為投資者帶來比投資標準普爾500指數高出3%的回報。如果投資其中市盈率較高的股票,那麼每年的回報則要比指數低 2%。”
那麼西格爾對於過去50年的研究成果在將來是否能站得住腳呢?西格爾認為,雖然股市投資者要面對他在書中下半部分提到的很多挑戰,但是過去50年的規律在未來仍將起作用。
比如說,很多專家擔心,嬰兒潮期間出生的美國人要為他們的退休籌集資金拋出股票時,沒有足夠的年輕人能夠買下那些股票。供過於求的狀態會導致股價和投資回報下跌。事實上,大部分工業化國家都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出生率降低,人口壽命延長。在1950年,每有一個65歲以上的退休美國人,就有七個仍在工作的美國人。現在,這一數字降到了4.9,而到了2050年,就只有2.6。1950年時,每有一個日本退休老人就有10個在職人員。現在是3.1,2050年會降到1.3。
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就是把退休年齡在2050年前逐步提高到73歲。這能讓美國人退休後的平均年數下降三分之一,從現在的大約14.4年,到9.2 年。另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希望不斷提高的生產力能夠讓更少的勞動者為更多的退休人員提供保障。但是西格爾認為這個方案比較不現實,因為這需要美國生產力以每年7%的速度遞增,這比歷史資料高了兩倍還要多。這對一個已經發展成熟的經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西格爾相信發展中國家會成為危機的救兵:在中國、印度和其他國家會出現很多富裕的年輕人來購買美國人想要出手的股票。“如果發展中世界能夠在未來幾十年內以每年6%的速度提高生產力——現在中國和印度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那麼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的退休年齡只需提高一點點,就仍然能夠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他在書中寫道。
中國印度等國的經濟發展會為這些國家的人民帶來強大的購買能力,而這批人的年齡低於發達國家有購買能力人口的平均年齡。發展中國家將會向美國退休人口提供他們所需的物品,同時,他們會購買嬰兒潮人口賣出的股票,製造足夠的需求來維持股價,西格爾說。他補充道,如果中國的人均收入在本世紀中期能夠達到美國的一半,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會是美國的兩倍。這並不是不可能的:在過去50年裏,日本、香港、新加坡以及其他很多地區都曾經有過比這還快的增長。“世界經濟的未來是光明的,”西格爾寫道。
西格爾發現,歷史證明提高生產力最重要的因素是通訊的發展——文字、印刷、電報、電話以及網際網路。通訊水平的提高能夠刺激發展中世界提高生產力,他說。“現在網際網路所能扮演的角色類似于一世紀蔡倫發明的紙和十五世紀古登堡發明的印刷技術,”西格爾寫道。“通訊革命為全世界經濟的強勁增長做好了準備。”
發展中國家的高速發展能夠刺激其中不少國家的股票取得高回報,吸引美國人投資國外股票,西格爾說。但是他也警告美國人,不要陷入成長陷阱。由於許多投資者已經對中國和印度的股票有了較好的預期,這些國家的股票已經價格過高,難以在未來幾十年內帶來一流的回報——正如IBM的股票在過去50年裏被高估一樣。
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經歷了戲劇性的成長,但是過於熱情的投資者使中國的股票價格過高。如果在1992年投1000美元在一個中國股票指數上,到了2003年底,這筆投資就只剩下320美元。而同時,同樣的一筆錢,如果投資在巴西,在經歷了90年代初的政治經濟動盪並且遭到投資者的遺棄之後,卻能夠升值到4781美元。“和買進成長最快的公司股票不是正確的投資理念的道理一樣,認為投資者應該買入增長最快的國家的股票的傳統觀點,也是錯誤的。”西格爾寫道。
投資發展中國家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投資者並不能確定另一個遭遇困境的國家能夠像巴西那樣恢復元氣,或者匯率的波動一定不會抵消美國在國外股票中的收益。西格爾建議,為了避免把過多的資金投在一個地區或國家,投資者在進行股票組合時,應該考慮到每個國家的股票在全球股市中的比例——美國和加拿大 54.9%;歐洲27.8%;日本9.1%;亞洲其他發達國家(澳大利亞、香港、新加坡和新西蘭) 3.2%。
作為一個整體,新興市場應該佔有4.9%——韓國0.9%;中國0.4%;巴西0.4%;;墨西哥0.3%;印度0.3%;俄國0.2%;其他新興市場1.9%。
不少基金公司提供美國和海外股票的指數基金和交易所開放式指數基金,使投資者能夠以非常低的成本擁有許多國家的股票,西格爾說。
他補充說,投資者應該繼續把指數作為投資組合中的核心因素,但是他們也應該把投資組合中的一半根據他的最新發現,投向高紅利收益和低市盈率的股票,他把這一策略稱為“回報增強型策略”。比如說,高紅利策略包括投資諸如道鐘斯10和標準普爾10中的成份股,特別是那些能夠帶來高紅利回報的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由於其較高的分紅水平,對投資者也很具吸引力。
投資者還應該考慮那些在全球都有業務的公司,比如標準普爾全球100指數和道鐘斯全球頂尖股指數中的股票。他們也應該把眼光投向那些許多投資者沒有預料到的能夠帶來長期良好回報的行業——石油和天然資源公司,全球性的制藥公司,以及那些生產知名消費品的公司。“規避成長陷阱,堅持投資那些久經考驗、曆久彌堅、在過去為投資者帶來良好收益的公司。”西格爾總結道。“這一策略一定會在將來繼續為投資者服務,為他們帶來優異的投資回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