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總統提及國人的自殺率下降,去年自殺已退出10大死因,今年1至9月自殺人數比去年少700人,並表示「真的讓我大吃一驚」,他進一步引申這代表國民黨執政帶給人民平安,反批民進黨執政時期自殺率偏高,其說法引起藍綠一陣攻防。
事實上,就筆者及醫界同仁看到馬總統這種說法,也「真的大吃一驚」,只能搖頭。因為大家在醫院第一線看到的自殺就醫人數,似乎並沒有減少,自殺防治中心的自殺通報人數年年上升也可以證實。
自殺意圖與自殺身亡是不同的,其意涵及影響的因素也不同,上述自殺通報指的是自殺意圖者,被送往醫院急救而被通報。這些人痛苦到沒有辦法承受,又找不到其他方法解決,惟有以自殺一途來解脫。但是自殺意圖的人不一定會身亡;如果早期發現高風險個案,積極介入治療其可能的精神疾病,或積極追蹤關懷,有可能可以減少這些個案再一次自殺,步上自殺身亡之路。
自殺率恐被低估30%自殺人數的下降或許與民國95年台灣啟動自殺防治計畫有關,包含自殺防治中心的成立,發揮一定的效果,但是當時此一政策的啟動者與執行者是扁政府,也就是民進黨時代。
另外,近期媒體在NCC的要求下展現自律,節制對自殺事件的報導,應該也有一定的效果。
至於影響自殺率可能的原因就更多了,大家或許不了解,在死因別的判定上,是有一些玄機的。
一般來說,死因分為自然死因與非自然死因,自然死因由醫師判定,而非自然死因則由檢察官相驗判定,在排除他殺之後,非自然死因又分為自殺、意外與未明原因,自殺人數的多寡,即視非自然死亡者被檢察官判斷為哪一項而定。
相關研究發現,不同檢察官判定自殺人數的比率可能有極大的不同,根據張書森博士(也是精神科醫師)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的研究指出,有不少自殺個案可能隱藏在意外及不明原因之中,即所謂的「自殺黑數」。而這些黑數可能造成台灣的自殺率被低估30%以上。
至於自殺退出10大死因的另一個原因,則可能與台灣死因分類的改變有關,台灣自民國98年起,死因分類由ICD-9改成ICD-10編碼系統,衛生署曾經做過探討,在同一段時間(2002至2007年)分別以兩種編碼系統分別統計死因,死因排名馬上因此而重新洗牌,自殺在10大死因中的排名從第9名降到第10名。
不應自滿數字表象由此可見,吾人在檢視自殺率數字時,宜更小心,一個負責任的為政者,應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原因,發現問題,進一步防範,而不是自滿於這些數字表象,做為政績宣傳,才是國人之福。
作者為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