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復 47# 我愛紅茶
昨天和你討論了房地產的話題,今日找來了一些關於香港房地產的文章,引自陸東的「智者傲行」
房地產的供求,並不是經濟學的價格越高,供應便越多,需求便越少。房地產並非一般商品(normalgoods),而是包含了佔有欲(aspiration toown)。當樓價不斷上升,大家才會想買。既然房地產的需求,永遠是投資元素(investment concern)重於實用元素(end-userconcern),房地產的demand curve應是當價格升,需求會升,直至頂不住,便會出現拐點(inflectionpoint)。(陸東「智者傲行」)
2000年很多人話供平過租,所以應該買樓,我卻不以為然,因租金會跌。(陸東「智者傲行」)
任何資產下跌,不會因為昂貴,昂貴只是危險,下跌需要一個拐點;正如便宜也不一定升,但若樓價低於重置成本,則肯定未來供應是零,因為沒人再起樓。(陸東「智者傲行」)
地產股股價與資產淨值有折讓不就等於可以買,因為地產股的資產淨值,是假設手頭上所有土地與樓盤,可以現價全價脫手,惟現實中沒有可能頃刻間賣掉所有資產,所次資產淨值只是yardstick,並非Hard Target。
買地產股是買當今資產價值,假設所有地皮、樓盤可以現價賣出,可以收回多少現金,為何夾硬估樓價將會上升而設計出一個預測資產淨值?(陸東「智者傲行」)
香港樓市於1993至1994年作出調整,樓價一年間跌了三、四成。現時經濟環境與1994年有點相似,而現時只得一個條件比1994年更有利於樓市上升,就是土地供應鍊得更緊。(陸東「智者傲行」)
如果希望1987至1997年的十年大升市,樓價升五倍,難度非常高;升就一定升,幅度一定不及。利率已經摸底,未來勢必回升。(陸東「智者傲行」)
香港樓市未來兩年應不會像1997、1998年有seculardecline的風險,2003年開始的地產牛市在經過2008、2009年的大調整後仍會繼續。且看1998至2003年,乃是二次大戰後香港經濟最惡劣的六年,每年八萬五新供應、實際利率高達十厘、失業率接近百分之八,每年仍可吸收二萬五千個樓花,今明兩年卻只有一萬一千至一萬二千個單位新供應,樓價大幅下滑風險似乎不存在。但2008年中開始調整的兇險程度,也可像1994、1995年般利害。(陸東「智者傲行」)
兩年後新供應將增加,風險則越來越大。(陸東「智者傲行」)
市淡時,發展商推盤不斷劈價,卻不願補充土地儲備;到了轉勢時,沒有新盤可賣,供應出現斷層,樓價就愈來愈高,發展商於是不停起樓,結果賣的時候又要劈價。週期循環不息,次次都中,1982年如是,1997年如是,2001年亦應如是。(陸東「智者傲行」)
未來兩年供應緊拙,皆因政府政策的轉變。以往補地價時,乃念發展商又要時間成本,又要修橋補路,投入基礎建設,於是留予兩成水位;現時睬你都儍,既不恢復定期賣地,勾地亦不給以水位,發展商需要時間消化這個事實。(陸東「智者傲行」)
這亦解釋了收樓重建的復興,解釋了田生集團、良策集團的出現。(陸東「智者傲行」)
現時樓價不算貴。租金回報仍達4%,而且租金還在上升,息口又在低位,樓價必繼續上升,大慨去到租金回報回落至2%左右。(陸東「智者傲行」)
未來兩年樓價最滲淡時,也只會像目前模樣,買賣差價拉闊,交投萎縮。業主一定企硬不減價,因借貸不多;買家又未捨得追價,因為2007年年尾幾個月間樓價急升了兩、三成。(陸東「智者傲行」)
豪宅非常另類,不同一般住宅,並非經濟指標。暫時看不見富豪信心動搖,因香港富豪正在做祖國十三億人口的生意,而大陸未有出現問題。所以就算trophy property租金回報低於1%,亦不用擔心。(陸東「智者傲行」)
豪宅不成問題,大型屋苑更加要升。傳統一線中產屋苑樓價回到1997年高峰期,毫無難度。太古城平均呎價升到一萬元,相信兩年內極可能發生。(陸東「智者傲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