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將變成政府未來四年科技政策的方向。然而,總統開幕不提未來願景,行政院院長閉幕也沒講具體承諾,未來四年的科技政策有如霧裡看花。
聯合報19日新聞分析,一九七八年,國家科學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國科技會議,決議設立科學工業園區,兩年後新竹園區誕生了;一九八二年的第二次會議後,增列生物技術、光電科技、食品科技及肝炎防治四項重點科技,都對台灣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第三次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次都參加,已經是「七屆元老」,他說最近幾次業界對此已經不是很有興趣,科技會議只剩政府、學界在溝通。
產業界多還緊抓著以往的代工心態,鮮少投入大格局的新思維、新研發,還不斷壓低畢業生起薪;學校也關起門來玩自己的,不願和產業合作尋求突破。
「產學分離」問題是這次科技會議討論的重點,結果科技會議卻沒有邀到足夠產業界的人來參加;十足也是「產學分離」的寫照。全國科技會議過去為國家規畫產業方針,形成了台灣產業的命脈;如今產業界卻對全國科技會議興趣缺缺,今昔相比,令人不勝感慨。
就像日前召開的產業發展會議一般,經濟部長在宣讀共同意見時,無視現場環團及勞工的抗議;昨天張忠謀一番語重心長的發言,台上大官同樣照作結論,開會結果還是有溝無通。
未來科技會議應該多找創業者、產業界加入,聽聽他們想什麼、要什麼。只怕「科技島」很可能變成快要醒來的「科技夢」,而且現實裡更是噩夢一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