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627|回復: 4

不,你辦不到(You Can’t Make It)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0-2-11 01: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前我認識的一位台灣朋友介紹我看綠角財經筆記,現在我也介紹給你們看
對了綠角先生在台是不是很有名的BLOGGER?

不,你辦不到(You Can’t Make It)  引自綠角財經筆記



99%市面上的投資書籍,99%所謂的投資老師,他們的言論,都隱含一個概念,就是”投資人,你可以,你辦得到!”

辦得到什麼呢?

買進好股票、放空壞股票、掌握趨勢、打敗市場。藉由這些書中點出的法則,藉由老師的建言,你可以卓然不同,為你的資金創造不凡的收益,理財致富,富足一生。

許多投資人相當用功,看了許許多多教人如何挑基金、挑股票、看方向、猜趨勢的書。他也認為自己做足功課了,理應有更大的機會獲取龐大的報酬。

有的投資人甚至還覺得股市的報酬太小,涉足衍生金融,目標放在100%這種獲利數字。

對投資投入熱情不是壞事,但一些冰冷的事實值得理性的頭腦深思。

1965到2000年,巴菲特為Berkshire的投資人帶來23.6%的年化報酬率。這樣的數字,讓他名揚全球,也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之一。David Swensen,耶魯大學投資長,二十年年化16.1%的報酬率,名聞投資界。

很多投資人在想怎樣的報酬率數字,比他遜一點就好了,每年20%,還是每年15%?我想不會有很多人覺得一直練籃球,就可以比喬丹大帝遜一點,就可以當移動長城了吧。

而且巴菲特和彼得林區投資什麼市場?好死不死,剛好都是美國股市。剛好是20世紀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假如他們不是投資美國股市,能有這樣的成績嗎?你,投資人,今天選那個市場投資呢?會不會是50年後回頭,最正確的地方呢?

投資人以為自己看了很多書,但有沒有想過書中說法的立足點何在?這些說法是故事?有些時候,有些人用它會有用。還是通則?每個人用這些方法選股票、選基金,都會有好結果?假如是通則,假如讀書就知道買好股票的原則,奇怪,是那些笨蛋去買那些爛股票、爛基金的呢?

現在雜誌、書中那麼多靠基金、股票賺大錢的例子,是因為他們會理財,還是因為近幾年的多頭?某某人中樂透,是他會理財,還是運氣好?

巴菲特和彼得林區靠什麼賺錢?這些真正的投資大師,靠他們的實際成績讓自己吃香喝辣。他們不靠別人訂閱他們的雜誌、他們的簡訊、他們的會員來致富。有個有趣的比喻。在基督山恩仇記Beta版中,公爵回國後,他沒有私藏藏寶地點,他反而成立一家公開公司,請大家入股,要帶大家一起去挖寶,與股東同享。你覺得,有可能嗎?我們在現實生活,倒是看到很多慷慨的基督山公爵和相信Beta版恩仇記的投資人。老師跟你分享賺錢訊息?基督山公爵跟你分享寶藏?

你假如知道點石成金的方程式,你不會將它賣給任何人,你會慢慢的點出享用不盡的黃金。那些老師能賣的,頂多是“可能“點石成金的方法(冒著把錢變垃圾的可能),但你,投資人,要拿真的黃金去買。

不,你辦不到。聰明的投資人會知道,市場很難被打敗。

事實證明,在財金領域學有專攻,以投資為本業,整天埋首市場,有分析師團隊撐腰,與業界建立訊息管道的專業經理人,都難以打敗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你覺得,每天下班後研究一兩個小時,假日看個雜誌和理財書籍,上班時還要抽空下單,就比他們更會選股了嗎?

一個市場的幾百幾千支股票中,每年有一半的報酬會落在市場平均之下,另一半在市場平均之上。你如何能確定自己研究的成果,一定能挑到那平均之上的50%。

而且,不是50%就好了。投資要成本。在法人的提款機一文中引用的研究統計,台灣散戶一年花掉3.5%在證券交易手續費和證交稅上。3.5%不是小數字,它讓大多數人的投資成績都在平均之下。譬如台灣股市一年漲2%的話,整體散戶的平均報酬將是-1.5%,連一半都不到的人有超過2%的報酬。

自行選股,假如贏不過市場平均,都是白忙。

而且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一般,每年市場一定有一半的人,投資成績落在平均之下。真可說是日出東方,一半必敗。

你怎麼看待這個市場、這個鐵律?每年為了爭前半的可能,你冒著落到後半的可能。或是,用指數化投資,每年保證一半的人輸你。而因為那些前半後半的人,喜歡玩大風吹,來來去去,無法維持,你,長久下來,幾乎確定可以勝出。

我喜歡一半必敗的簡單原則。太簡單、太鐵律、太容易執行了。對那麼多忙進忙出,忙到下一半去的人來說,簡簡單單可以每年獲取市場報酬,居然是那麼遙不可及。

很多人希望投資人相信自己有機會打敗市場。因為,他們靠這個吃飯。

投資人愈相信自己的努力能打敗市場,他們就會愈用功,愈會去買立足於偽科學和專門報導中樂透般的好運致富故事的大眾理財書籍和雜誌(作者和出版業的榮景就靠投資人了),就愈會去訂老師的訊息(老師的收入就靠投資人了),就愈會去殺進殺出(券商的年終就靠投資人了),就愈會去買幫你掌握趨勢的基金(投信的業績就靠投資人了)。

媒體、老師、券商,資產管理公司,就是真實世界的The Matrix,母體。它催眠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以美麗的夢誘你乖乖待在裡面,用你的金錢供養他們。你不用等Neo來救人,只要你觀念輕輕一轉,馬上身得自由,你會知道,投資,原來如此單純。市場漲跌,就隨它吧。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1/you-cant-make-it.html
發表於 10-2-11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他滿有名的,也出書了,
聽說內容是叫大家買ETF。

其實很有道理,只要每年穩定的賺20幾%,就和巴菲特一樣厲害。
大多數人達不到。
發表於 10-9-27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他的觀點確實發人深省
發表於 10-10-12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每年"穩定的賺20幾% 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更難的是. 手中的資金是以"億"計算時, 要有相當的報酬.
要賺1000萬元的20% 和1000億元的20%是完全不同的事.
發表於 10-10-13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綠角的blog大概是小弟看的眾多blog中
寫的最好的其中之一
它寫的內容常常都寫的很好
也是很多大眾投資人所沒看到的東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4-6-27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