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0070007 於 13-3-2 11:02 編輯
很有學問,也是很有邏輯性的好文章, 我看了很多遍,但心中有疑問,自己找不到答案,也不太敢發問? 因為對這種文章有質疑?是否代表了自己有”先天性的”程式偏差感"與自我感覺良好的"自大"感? 但是,疑問不解?就有如魚刺在喉,不吐不快,還是要試試提出問一問? 1,幾乎所有接觸過”程式交易”的交易者都會有一句話”過去不能代表未來” 也就是說”過去的歷史”與”未來的行情”是不能畫上”等號”的, 既然有這個”前提” 那此文中的(1)不偏性:樣本夠大的話估計出的統計量要與母體相等。 是否就會有”偏差”? 既然”過去的歷史”不能等於”將來的行情”那就表示”過去”與”未來”是會有偏差的? 那,1-a,過去的樣本越大?應該所產生的”偏差”也應該會越大越大? (一個月之前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沒有,319,沒有金融風暴,沒有總統就職,沒有飛彈危機,沒有任何的”巨變,但是日子久遠了,這些問題就都一一的出現了, 未來的時間越短,會出現巨變的機會也應該會相對的越少? 時間越長?問題就會越多? 將未來定為”永恆”?那未來的巨變也就會有”永恆”的機會?) 我的思路是: 我們操作是在當下,所最該關注的是當下的”那一筆操作”而不是永恆的未來”? 用”最短暫的有效值”當做”過去的歷史資料”與最近的一筆操作當作是”未來” 是否會比較接近”現實? 舉例:我是用一分線作當冲的期貨操作者, 那我用”前一週的K線現像”為操作發現的基礎,去決定”下單的訊號”(實際操作上我是以一天的K線為最長的參考值) 而用前一週一分鐘K線的平均震幅值*0.5~0.618去作”停利的數據,(再配合"量能"作調整) 用前一週一分鐘K線的”平均回測值*1~1.191去作”停損的數據”(已能在不會被執行的最大值為目標) 用這樣的邏輯去在下周一的盤勢中,去找尋操作的機會, 是否應該會比”用過去10年的資料”在”永恆的未來”中去尋找操作的機會來的”現實”? 其他此文中的每一條的(1)不偏性:(2)一致性:(3)有效性:(4)充分性: 在相同的邏輯下就都會出現相同的”不相容的反應” 就先用一條作樣本就來找尋我自己的”偏差”? 我沒有唸過統計學,所以不懂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但我操作了10多年,我有我自己領悟出來的”自己的計算方法” 在這兩者有矛盾時,我理所當然的要認定是我自己的”領悟”有問題, 但是,我自己的領悟卻讓我10多年來在操作上可以做到”不輸”(當然也贏不多,) 這中間當然會有問題存在? 但問題在那裡?我掉入了”理不情,思還亂”的思想漩渦中? 有人能指點我一條”明路”嗎?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