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454|回復: 7

[商業管理] 事實與偏見系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0-2-25 0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kcarnby 於 10-2-25 01:28 AM 編輯

今日有人提到關於創業的東西,我看過關於創業的書寫得最好的就是黎智英(肥佬黎),他也是蘋果日報和壹週刊的創辦人,可能有些人不喜歡他的蘋果日報,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很會做生意,他的事實與偏見系列對做生意的人很有當頭棒喝的意味
2018551215338b.jpg

一些網上的評論
這一本「創業」,聚焦在他從幫人打工做夥計直至早年創辦事業(佐丹奴、壹週刊)的所思所歷所得。雖然肥佬黎有時難免還是會扮高深寫些稍微“形而上“的文字,但是總體來說,這一本「創業」還是一本黎智英口語淺白的文字風格,娓娓道來他創業歷程裡所遇到的挫折、誘惑、迷惘與甘甜。

看官們或者知道黎智英是「壹週刊」的創辦人,或者也讀過他在壹週刊的專欄「事實與偏見」(這本“創業“以及同系列的前面八本都是此專欄的集結),但是也許未必對他這個人有何了解,那麼「數位時代」雜誌的這一篇“你所不知道的黎智英“也許可以提供你一些基本資料。文中用“一位有著張忠謀思維的吳宗憲“來形容黎智英,我個人覺得的確點出了黎智英的特質。

黎智英當時創辦壹週刊的動機據我拼湊一些資料的印象(因為我是93~95年在香港居住,距他創辦壹週刊已經事隔數年)是,在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當時他還是佐丹奴的集團主席(類似董事長、總裁之類的),除了生產一批“李鵬下台“的T恤表達他的“憤怒“之外,他也起了辦媒體的念頭,一開始他打算賠個八千萬(港幣,當時折台幣約兩億多)試試看,後來印象裡好像他賠了幾個八千萬才開始賺錢。當初設定的規格和當時香港讀者習慣的大八開週刊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花了一些時間讓市場接受。而等他成功之後,相同開本的如東方日報的“東週刊“等便紛紛出籠,變成香港週刊類雜誌的一種“行業規格“了。

黎智英不可諱言的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從他13歲帶著幾塊錢從大陸到香港,到今天他坐擁幾十億身家,中間不能說光靠運氣得致。而《事實與偏見》專欄則可算是他的夫子自道,其中一些文章的確帶給我蠻多的刺激與啟發。當然,因為他是生意人,因此在做法上市場導向便是無可避免的,像是95年時壹週刊便犯了一個在新聞專業上無可饒恕的錯:為了凸顯一條獨家新聞的效果,壹週刊在新聞圖片富商鄭經翰遭人毆打後的照片上用電腦加深了瘀青,事後鄭經翰出面控訴,黎智英在他的專欄中寫道:

「這是個難以饒恕的錯誤,我卻犯了。壹週刊決定誇張處理鄭經翰先生傷痕照片時我在場,我應該負全部責任…….有同仁因為這件事要離職,我說:「請你原諒我,留下來,我保證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犯的錯誤越大,越不敢面對,今次是個很大的錯誤,使我膽怯,幾乎失去了面對他的勇氣。」

「掌握了真相人們才有真正的選擇權利。傳媒是人們知道真相的渠道,蓄意歪曲真相無異於誤導人們做錯誤的選擇,剝奪人做選擇的自由是對自由的侵害。這不是一件可以掉以輕心的事。傳媒不是普通的商品,他更是人們掌握自由的媒介,故此傳媒求真不單純是個商業問題,更是個道德問題。」

從上述的文字中看的到,即便真相有時不是那麼令人愉快的,即便取得真相的過程有時更是粗暴和激進的,即便有時看似真相,卻是經過“曲解“甚至“偽造“(這一點“壹週刊“也不只一次犯過錯)的假象,但“傳達真相“,一直是黎智英和壹週刊的個性之一。或者可以這麼說,黎智英把“真相“當成商品販賣,因此和傳統印象裡新聞媒體應該有尊嚴和風格發生認知衝突,造成今天大眾對他毀譽參半的評價。

不過,有些人、有些事,你也許不一定認同他,但絕對不會忽視和忽略,因為他帶給你的刺激太強烈、影響太巨大,黎智英和壹週刊,應該就是這一類的人和事吧。

http://blog.sina.com.tw/537/article.php?pbgid=537&entryid=15765
發表於 10-2-25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綠茶妹 於 10-2-25 10:34 AM 編輯

謝謝,他的書好多喔。
我先來訂一本最新的,買回來念念。
就如同你說的,「不可否認,他很會做生意」
我要讀一讀他的想法。

成功需要些運氣,但是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創業家,
一定有某些特別的想法。
(所以我不相信什麼「成功是命運」這種話)

而且,就像做期貨一樣,實單賺錢的人出的書比較值得看。
成功創業者說的話比較有參考性。
 樓主| 發表於 10-2-25 11: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carnby 於 10-2-25 11:34 AM 編輯

2680189592008m.jpg
真的打算買的話,建議你買這2本"事實與偏見 10: 我做生意的心得"和"事實與偏見9--創業",這2本我覺得他寫出了做生意的重點,也說出了一個事實就是做生意是很困難的事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55241628987

他在這本書說了很多在報業和時裝界的成功經驗


我近日正在閱讀黎智英的《我做生意的心得》,想跟大家討論一下:

黎智英創業包括佐丹奴,壹傳媒和蘋果速銷。你認為成功嗎?壹傳媒扭轉了香港和台灣的報業生態,銷量亦高,以生意論生意,我覺得是成功的。原來,黎智英以前的花名叫「飛仔黎」,可見他勇於不依常規的行事作風,難怪壹傳媒的報導手法...

女兒在美國創業,開時裝零售店,肥佬黎給的意見包括:

一,選間二流檔次的小鋪,原因是初創業必蝕,志在學習,小鋪租金較少,可以蝕得較少
二,零售店要突出個性特色才能吸引人客。開始時的目的要吸引多客人探訪,他認為顧客探訪是出於好奇心,這階段是不會購買的。

三,Mark up要比別人低,買不去的貨更要勁降低Mark up,零售不是死於低Mark up,而是死於存貨。(可見飛仔黎做生意的狠勁)
四,顧客只會在好奇心被滿足後,才會購買,零售生存只有靠熟客再光臨。
發表於 10-2-25 1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綠茶妹 於 10-2-25 12:44 PM 編輯

謝謝推薦。我訂好了。
我買的是台灣出版社的版本。上面香港出版的版本目前台灣買不到,
最重要的是我怕我看不懂。

金石堂買的,2本共403元,其中一本在博客來沒賣了。
 樓主| 發表於 10-2-25 1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肥佬黎的事實與偏見有台灣版的嗎?
發表於 10-2-25 12:5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5# hkcarnby


    我訂的就是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4989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2017

水果報除了血腥 狗仔和色情之外..也有些優點
(1)張數多 (2)圖片多 (3)全彩印刷,連分類廣告都是彩色的
 樓主| 發表於 10-2-25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kcarnby 於 10-2-25 01:31 PM 編輯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原來肥佬黎最初的資金是在期貨市場賺回來的

股場如道場 考眼光定力

股場如道場。你把真金白銀放進去,考驗自己的眼光與定力,它必然回報你一個冷冰冰的數字,賺是賺,蝕是蝕,黑白分明,不容半分討價還價餘地。贏錢固然喜不自勝,但輸錢方知要檢討(「唉,早知……!」),每汲取一個教訓,就希望為下回添一份勝算。生活有時平靜得不起波瀾,但股市不同,每天波幅驚人,身在其中,頗有「股市方七日,世上已一年」的感觸。想鍛練自己對趨勢與人性的掌握?股市是最好的地方。

我將一連兩期,介紹兩本講股市的書。一本是經典,借一個傳奇的股票作手,探討人性;另一本是新書,講金融海嘯後的新格局,窺視規律。讀了這兩本書,不保證可以在場內贏錢,但至少,希望你對自己與對世界多一點瞭解。

3年多前我加入《經濟日報》,上司叫我看的第一批書之一,叫《股票作手回憶錄》,原著即《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是一本寫於20年代的老書了。關於這本書,上司只放下一句話:黎智英說他只看過一本講股票書,而那本書幫他賺了錢(註)。

世上竟有如此奇書?

故事這樣開始:只有14歲的Larry Livingston是股票行後生,他對數字異常敏感,不多久便從每天上上落落的股價中看出規律,小試身手後、21歲那年,他決定前往股市的英雄地:紐約華爾街……

書裡第一句引起我注意的話是這樣的:「華爾街上無新事……今天在股市發生的事,必然曾經發生,並將繼續發生。」(……there is nothing new in Wall Street……Whatever happens in the stock market today has happened before and will happen again.)

炒股票不成仙 便成仁

我想這就是本書歷久不衰的原因:它是一本探討人性的書,而人性不變,恐懼與貪婪,永遠主宰股市。大家還記得嗎?07年10月,「港股直通車」高唱入雲,恆指一舉衝破3萬點,那是何等歌舞昇平;轉眼間,09年3月,滙豐股價受金融海嘯牽連而節節倒退至33元,財經名嘴淚灑直播室,全城陷入愁雲慘霧……貪婪與恐懼,在股市中被無限放大,誰能做到「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書中主人翁憑天賦闖進華爾街,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五、美國股市暴跌的一天,他一口氣賺了一億美元!這位炒股天才一生之中幾起幾落,可惜卻克服不了人性的弱點,沒有嚴守自己的投機誡條,最終因為輸光身家而吞槍自殺,獵犬終須山上喪。黎智英說,他憑本書贏了一役後已不再涉足股壇,因為悟出一個道理:「炒股票不成仙 便成仁」。

註:天窗出版社的中譯版《投機之王回憶錄》最近面世,由黎智英、林少陽寫序。

黎智英為投機之王回憶錄寫的序
http://www.enrichculture.com/bk_items/attachments/194.pdf
發表於 10-2-25 1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原來肥佬黎最初的資金是在期貨市場賺回來的

哇~你沒說我還真的不知道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5-1-28 0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