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次的文其實也有點是把以前自己記錄過的東西搬出來
只差沒有把當時留在聚財網的文章也搬出來回顧(那時嚴重小屁孩時期也不想進去搬了)
今天這篇比較算是臨時心得篇
因為昨天晚上有個人來拜訪,相談不甚歡~一時激盪起心中某些火花
其實昨夜打的文章想一想也不對啦,除非是金蛋家族或存款就存很大的
不然正常十個創業的九個都是捉襟見鄒的,唯一一個說不會的不是真的運氣好就是實力超堅強
在這種狀態下,第一就是永遠要有錢流進來
沒錢你搞不出花樣,就算你有千百種點子也形同屁一樣
連動也不用動,根本就沒錢去動~每天光是應付開銷與支出,往往月底一結算可能臉都綠了
拚死拚活竟然只剩一點錢,剩這麼一點錢又開始對帳~對對對後也沒有錯,確實是這樣
在這種狀態下,老實說也難怪就很多人會開始偷機取巧起來
因為很怕明天就會活不下去了,就會產生短視近利的心態,能撈的先撈~其他的以後再說
但消費者不是笨蛋,只要吃過一兩次就知道了
在這種狀態下,其實很多的理想和想要的模式,往往都是後來逐漸加上去的模式
就算你曾經經歷過怎樣的豐功偉業,在你手中只剩有限資源的狀態下,你還是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轉成自己的東西
就算最初你全都能建置到位,後面你可能有的東西會慢慢拋棄掉,或者更新掉還是直接在引進新模式
我自己就已經淘汰掉很多認為不恰當商品(或現在不適合),營運流程間的變更也不知道改變多少次了
加上又必須跟產地那邊相切合,兩邊都需要資源與金源還有人去運作
更是只能兩者不斷取其重、拋其輕以維持最佳適當狀態
就算講好聽有所謂的最佳適當狀態出現,卻往往又把資金往新設備或硬體資源投進去
錢進來又出去、進來又出去
表面看起來風光,私下往往都會走的提心吊膽,深怕一個細節遺漏掉~產生暴風性結果出現
很多東西旁人沒有參與到,外面的人也不知道你有過怎樣的經歷
往往看到表象就直接認定你運氣好,你生在逢時的階段
要知道生在逢時跟能否做起來是沒關係的,就像當年華碩五個人出來創業
當初台灣可是有幾千個類似團隊出來自己創業,但是最終只有華碩存活下來
而這期間產生過的變化與商品推陳出新,更是已經到了甚至連老闆自己也不見得清楚狀態
所有模式和經驗都是一步一步慢慢昇華進階
沒有任何人可以跳脫這一個模式,突然間就運氣好整個站出來
運氣好的只消半年一年就能知真章,這我已經看到不想再看
這也是我為什麼必須要把第二階段給架構起來,因為我在做保護自己的動作
可以將某些風險轉出去,提升自身的淨利水準,甚至往知名連鎖形式邁進
85度C老闆,民間的傳說其實很難聽~人家說他是詐騙加盟的專家
從以前到現在他創立過的品牌不知繁幾,但真正長期活下來的又能出幾個?
可是我在看就不是這樣,因為他也有他的經驗和過程,外人與旁人看來資源幾乎都集中在中央
但中央為了應付這樣的供應,也是必須付出很多的心力與資源才能達成
如果沒有一個適當的中央體系給予支援,那就算你會賣也只會變成沒有東西可賣(我就常常賣到斷貨貼今日賣完)
要做到適當且恰當,還一整體那麼多事務人士要處理,這其中的壓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
不管是工作或創業
工作的壓力僅在老闆給你的要求是什麼
而創業的壓力是一整體、整面牆都是壓力,容不得你用員工心態去看待
表面的笑私下往往都是快哭出來了,但是誰能說出來呢?說了誰又想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