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tokukawa01 於 14-3-14 11:42 編輯
這一陣子這四個字"軟硬整合"常常出現在各網創圈媒體中。而在3/7的TIEA年度大會中所提出的行動綱領之一,便是"鼓勵台灣既有產業與網路產業結合,促成硬軟結合的標竿案例",但仔細想想,用了這四個字的背後似乎還是脫離不了"軟硬整合=硬體(傳統硬體電子產業)+軟體(網路軟體產業)"的奇怪思維與前提。我認為這四個字的本質應該是"軟體(無形的服務與體驗)+硬體(有形的基礎設施與設備)"才對。
實際上"軟硬整合"早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遭,像是7-11運用他有5000個點的覆蓋度(有形的基礎建設),提供一個又一個方便我們生活的服務,如代收業務、iBon取票購票、超商取貨等(無形的服務與體驗)。只是在傳統電子科技業中,長期以硬體與製造為中心,服務供應鏈下游的品牌大廠,使得大家都忘了要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進而忽略了滿足最終消費者需求時所需要的無形的服務與體驗。而台灣的軟體廠商也多半只引進滿足政府機關企業運作需要的大型軟體系統,而忽略掉了使用這些系統的是人,沒有設計好整體的互動與使用體驗。
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從滿足人也就是最終消費者的需求開始,來構建出服務的體驗這些無形的事物,將服務與體驗設計好,再進一步運用或開發需要的有形硬體基礎設施設備來輔助整個服務的體驗,那自然就達成了所謂的"軟硬整合"。不過這樣的思維需要組織文化的調整與改變,我想只有新創團隊才有辦法,傳統科技電子公司與台灣的軟體公司應該會花出不少代價才有辦法在這上面開花結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