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40|回復: 2

【社評-中韓FTA提速對台灣的警訊】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4-6-5 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期貨小咪分享轉貼0605國內財經新聞

社評-中韓FTA提速對台灣的警訊
旺報作者: 本報訊 | 旺報 – 2014年6月5日 上午5:50旺報【本報訊】
台灣因反服貿風波全面暫緩兩岸ECFA後續談判之時,南韓正與大陸進入經貿「蜜月期」,FTA已全面提速。
5月30日大陸央行首次啟動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用4億韓元資金支援企業從南韓進口貨物與服務。英國路透社稱,此舉體現了近期中韓政經互動頻繁,且有升溫之勢。
啟動本幣互換協定,緣於應對短期流動性不足。其運作機制為,大陸央行通過互換得到的韓元注入自身金融體系,大陸的商業機構可以借到韓元,用於支付從南韓進口的商品與服務。這種做法避免使用美元作為仲介貨幣,能夠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雖然4億韓元只相當於240萬人民幣左右,對於中韓經貿來說是非常小的數字,但輿論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大陸總規模達2.5兆人民幣的本幣互換協定,5年來首次實際運用。在中韓近期政經交流密切的背景下,不大的規模卻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
近年來,由於中國大陸和日本的關係遇到阻礙,也影響了中日經貿往來,中國大陸於是主動向南韓傾斜,尋找可代替日本的貿易夥伴。2013年中韓雙邊貿易額已突破2700億美元,相互投資超過570億美元。中國大陸已成為南韓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和進口市場。2014年1至3月,中韓雙邊貿易額達676.3億美元,同比增長6.8%。
與此同時,中韓FTA談判也漸入佳境。5月13日中日韓在北京簽署投資協定並正式生效。5月30日中韓自貿區第十一輪談判結束,在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環境等重要領域取得進展。6月4日南韓企劃財政部長兼經濟副總理玄旿錫應邀到北京訪問,核心議題是中韓貿易結算時擴大使用人民幣和韓元的方案,即上述本幣互換協定的擴大應用。
由於產業結構接近,南韓是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由於反服貿風波,兩岸暫緩了ECFA後續談判,後續談判的核心即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貨物貿易協議》,目前看來都遙遙無期。南韓則與大陸當局關係融洽,雙方政經互動熱絡,高層均努力推動經貿發展。台灣與南韓此消彼長,未來台商在大陸市場落敗已非天方夜譚。
事實上,南韓和台灣相比,在競爭基礎上已領先一籌。
南韓已經走出代工製造業,成功打造了一批高科技的品牌。在大陸市場上,三星手機占據19%的最大份額,將同為Android系統的hTC打得節節敗退。在汽車、軟體等新興領域,南韓都有自己的高端產品,如現代汽車、LINE等,這些產品在大陸市場上也是十分風靡。
對此,台灣需要有危機意識。我們必須清楚的認知,台灣在大陸市場上已經沒有多少優勢,台灣要面對全球商家、尤其是南韓企業的競爭。如果不能盡快完成《服貿協議》和《貨貿協議》的立法,讓它們上路,就會眼睜睜目睹中韓FTA成功簽署。如此台灣要面對南韓以更優惠的條件、更低的成本進入大陸市場,競爭輸贏的態勢已不言可喻。
對於台灣企業來說也要向南韓學習,如何從代工製造向價值鏈的高端轉移。以三星、現代、LINE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以南韓影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都是占據價值鏈高端的產品,也是台灣嚴重缺乏的部分。企業在競爭加劇的時刻,更要以南韓為師,思考轉型升級。
當然台灣也有自身的優勢,如中小企業更有活力、兩岸文化更易溝通等。但眼下南韓無論在政治還是產業上的未來布局已經領先台灣一步。
台灣要擺脫政治干擾和藍綠惡鬥的壓力,把兩岸ECFA後續談判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和大陸保持密切聯繫;企業則要加快轉型,打造出有競爭力的品牌和產品,以因應南韓越來越大的挑戰。


轉貼資料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社評-中韓fta提速對台灣的警訊-215049368.html
旺報: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

@@@@@@@@@@@@@@@@@@@@@@@@@@@@@@@@@@@@@@@@@@@@@@@@@@@@@@

部落格: [url]http://miss78213.pixnet.net/blog[/url] /



發表於 14-6-5 14:08 | 顯示全部樓層
旺報的新聞有貼出來的價值嗎?
發表於 14-6-5 23:06 | 顯示全部樓層
旺報親中
馬政府擺爛不知檢討
不是反服貿是反黑箱
汙名學運
哪來政治干擾藍綠惡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4-11-5 13: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