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今年除權息大戲登場,已由王品等十餘家公司揭開序幕,目前各家表現不一,但市場專家指出,是否參與一家公司的除權息,首先要考量各家公司的股價相對位置、以及所處產業景氣變化,以免賺了股子、股息,卻大賠了價差。 國內上市櫃掛牌公司今年除權、除息行情,已有王品、燦坤、揚子江、樺漢、巨騰、橋椿、F-東科、神州、蒙恬、F*AS、新揚科、矽瑪、長華與金衛登場。 根據證交所等單位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除了王品分別在5月6日除息12.27元、5月28 日除權0.3元外,其餘都為除息,但目前卻僅有樺漢、巨騰、蒙恬、F*AS四家順利填息外,其餘則都暫呈貼權息狀態。
台新投顧總經理莊明書表示,近年台股各公司並非全部都能填權息。以去年上半年的多頭反彈行情期間統計,由2012年除權息到2013年6、7月再次除權息前,能夠完成填權息的個股,也不過七成左右。 如何避免拿了股息、股子,卻大賠了差價,將是目前最重要課題。
其中,股價的相對位置、除息後的產業景氣前景、台股行情變化,將是最重要的三大關鍵。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舉例,目前正處於貼權貼息的王品,在去年剛剛除權息後,也在貼權息的狀態,一直到8、9月農曆民俗月結束,傳統餐飲旺季將開始後,才大步邁向填權息之路。
另外,投資人也需注意的是個股在除權息前的走勢,若是已領先上漲後,填權息的難度也將升高。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指出,更簡單的作法是留意將除權息前的法人持股變化,若是法人參與的意願高、持續加碼,就應是可留意的參與標的,反之,則需進一步謹慎評估。
FROM:聯合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