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檢討除權息日股價下調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韓化宇/台北報導 分享金管會將全面檢討上市櫃公司除息除權日股價下調機制,在外界建議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日首度表示,已請證期局研議此事,美國等地並無下調股價作法,將蒐集國外做法並分析對散戶利弊影響,8月底完成檢討。 金管會上周四與八家金控座談時,某金控負責人建議,最近股價不好,跟接近除權除息日期有關,國外沒有除權除息日下調股價制度,若能取消這項作法,就不會加重賣壓,也不會出現棄權棄息,其他金控負責人也立即發言呼應此觀點。 這位金控負責人表示,包括美國、加拿大及一些歐洲國家,都沒有除息除權日下調股價作法。 昨天在曾銘宗臉書上,也有民眾指出,為什麼公司賺錢配息,隔天股價卻要往下調,明明是扣自己的錢還要被課稅。建議能夠股票配息而股價不除息,這樣的話扣起稅來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接受。曾銘宗首度在臉書上具體回應說,正在研究可行性。
曾銘宗表示,由於近來類似的建議不少,因此早在兩周前,已請證期局蒐集其他國家作法,檢討可行性。 曾銘宗強調,這是股市幾十年來的交易習慣,對散戶利弊影響都要分析,才能夠作出決定,8月底前應可完成。 他表示,沒有這項機制的美國,主要是以法人為主的市場,透過市場機制就會反映應有的價格;但以散戶為主的市場,若未下調股價,散戶若不知相關資訊,以為未除權除息,用高的價格買,對散戶也不見得公平,所以還要再多蒐集其他國家資料。 金管會官員表示,美國等國家大部分都是除息,且是法人市場為主,加上漲跌幅限制較大、甚至沒有漲跌幅限制,法人下單時自然會考慮到除息後的價格,透過市場機制自然反映價格。 而台灣因散戶多及過去漲跌幅限制只有7%,因此,開盤前的參考價會扣掉配息金額。舉例來說,7月30日A公司的股價是每股25元,若配現金股利1元,31日除息日時,開盤前參考價會扣除1元配息,降為24元。 曾銘宗強調,美國散戶比重只有2%、3%,所以會蒐集更多國家資料,從會計帳上、資訊透明度及交易習慣等層面,進行研究。
外資領股息走人 連兩個月淨匯出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外資領了股息走人?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7月以來外資持續匯出,導致外資累計淨匯入金額降至1,998億美元,跌破2,000億美元大關,為3月底以來新低;7月外資也將呈現淨匯出,連續兩個月淨匯出。 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到上周四(30日)為止,外資累計淨匯入金額為1,998億美元,比6月底的2,025億美元,減少約27億美元,顯示外資持續匯出。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日表示,在除息情況下,外資有匯出應屬正常現象,且近日外資賣超並不明顯,外資投資台股情況應該還好,並無大幅移動情況。 官員表示,7月、8月通常是企業發現金股利的旺季,通常外資收到現金股息賺飽後,部分資金會匯出,部分資金則會留下來繼續投資。 外資圈人事風暴 愈演愈烈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由巴克萊台股研究部主管陳衛斌、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調職或休長假的「小虎隊解體效應」,正擴大外資圈的人事大搬風,如德意志證券前研究部主管曾慧瓊已轉戰里昂;滙豐證則傳出向外挖角,新任主管8月即將報到。 巴克萊2010年重金延攬陸行之、陳衛斌、楊應超加入團隊,外資圈「小虎隊」正式成軍,隨後成功打響巴克萊在台灣以及亞洲市場的知名度,三大分析師在各自領域中的看法,也常成為市場重要風向球。不過,目前除楊應超外,陳衛斌已轉調香港、陸行之正休長假,引發可能異動的諸多聯想。 金融風暴後,在台外資最大的人事異動風潮正上演。外資圈人士指出,本波外資圈變動中最特別的因素是,全球大型研究機構正在進行組織調整,巴克萊、滙豐總公司先前均傳出組織精簡計畫。因當前外部環境不同以往,外資分析師在領完去年分紅後,若有待遇、福利更好的公司招手,有可能「琵琶別抱」。
陳衛斌、陸行之、曾慧瓊等人都是在外資圈經歷較長者,若都改披其他外資券商戰袍,其後出現的空缺,勢必對外資圈人事變動再起波瀾。據悉,巴克萊新銳分析師侯明孝,也在二、三家外資券商鎖定挖角名單內。 近年來本土大型機構動作頻頻,元大、凱基投顧的研究部門主管陳豊丰、呂穎彰,都是向外資圈高薪挖角而來,隨後研究品質迅速得到提升。如元大投顧研究部門中,多人具備外資圈資歷,像現任研究部主管張家麒過往曾是外資圈戰將,現與陳豊丰聯手開拓外資市占,儼然就是「本土券商的外資圈」代表;凱基今年則以Under Armour題材,促使數家外資提高對UA供應鏈的重視。
本土大型機構研究團隊「外資化」模式成形後,國內某大型券商研究機構正打算複製此經驗,向港系外資的明星級分析師招手;對照外資在台灣的資源不斷縮編,顯示國內券商與外資券商的差距正逐漸縮小。 前外資分析師王嘉樞曾表示,台灣應該要思考的是:本土有沒有夠強大的研究機構,可與國際企業相抗衡;就台灣二大投顧研究機構的動向看來,已透露出與外資一較長短的雄心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