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壹週刊》報導,位於高雄大寮的「甫洲米食」為了讓白米飯易於「保鮮」,不至因為擺放過久未冷藏而變質,竟在煮白飯的過程中加入化學藥劑。這些充滿刺鼻氣味的「化學米飯」,只要在放涼一段時間之後氣味就會消失,白飯放入嘴中雖「味如嚼蠟」,但配著菜吃下肚,根本不知道吃下的白飯可能有著致癌風險。這樣的「加料」白飯究竟有沒有問題,食藥署官員卻遲遲沒有給出具體回應。
化學白飯無米味 學童統統吃下肚
報導指出,這些加入化學藥劑的白飯全都是要供給高屏地區營養午餐所用,每日約煮出一萬五千公斤。由於高屏地區國中小的營養午餐訂單量大,而「甫洲米食」的煮飯工廠又不願加設生產線,因此必須在前一天晚上八點就開始作業,一個晚上就會煮掉六千多公斤的白米。
因為加入了防腐保鮮的「VN-103」與「VN-151」和米飯一起煮,也讓而這些白米在煮熟的過程中充滿了刺鼻的藥水味,全無飯香。而這些加料的白飯在清晨會配送到合作的便當公司,皆為製作學童營養午餐的團膳廠商,有數十間的學校受害。
醫師、專家震驚 食藥署官員敷衍
對此,有專家表示,這些添加物通常都是用在食品加工中,用在天天吃下肚的現煮白飯,很不合裡。也有化學老師表示,「VN-103」與「VN-151」雖然分子結構穩定,但是在煮飯的過程中加入,若高溫達到230度就會成為兩年前引發毒澱粉事件的工業用化學原料,即順丁烯二酸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