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人士觀察,中國股市近期崩盤後,債券成為企業尋求融資、投資人尋求收益的替代標的,企業利用中國人行多次降息營造的低利環境,大幅提高發債量,促使債市泡沫化跡象顯露,包括銀行間市場1天期質押式回購(或稱附買回協議)交易金額過去一年來倍增,近日創2.1兆人民幣紀錄新高;公司債和政府公債的信用利差則受到壓縮,創6年來最小差距。
公司債和公債利差縮小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直言,中國債市情況令人擔憂,「可能成為金融市場下一個風暴眼」。上海證交所隔夜回購利率本月以來平均維持在2.24%,已從第3季平均的0.89%竄高。 高善文表示,隨著中國企業債務違約增加,原受政府擔保的國企債務「剛性兌付」開始被打破後,過去多年中國債市隱藏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一旦債市泡沫破裂,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將遠較股市重挫更嚴重:「當銀行遭受資金虧損,變得更不願意放款,信貸和實體經濟都將受到打擊。」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估計,光第3季,中國企業透過債券回購協議的融資規模就季增13%,相較於去年同期更暴增81%,至155.8兆人民幣的紀錄新高,「此為金融體系風險應關注的新領域」。 所謂「債券回購」,為企業透過質押債券取得短期貸款,並在約定時間買回債券;企業使用回購協議來進行財務槓桿操作,在低利環境下購買其他資產,來提高獲利。 然而,隨著上海股市從8月低點迄10月中旬反彈約17%,股票融資交易增加,促使資金從債市又回流股市,使中國金融市場的資金競爭加劇,加上中國政府協助國有企業償債的意願隱晦,導致債市流動性緊張一觸即發,中國國企也頻爆債務違約事件。 中國國企違約事件頻傳中國中鋼集團(Sinosteel)旗下中鋼股份在政府介入援助後,仍公告無法於10月20日償付總規模20億人民幣、票面利率5.3%「10中鋼債」的到期利息,將延緩支付,為中國國企違約再添新例。此前,中國高端重型裝備商第二重型機械集團(二重集團)甫於9月下旬爆發兌付危機,公告無法支付「12二重集MTN1」債券於9月28日到期的利息,成為中國中央級企業違約首例。 中國AAA級5年期公司債和類似到期日中國政府公債的殖利率差,在9月7日跌至84個基點(0.84個百分點),創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準。在中國中鋼股份爆發違約後,10月20日上述5年期公司債和公債殖利率差擴大至100個基點,但仍低於過去5年平均的144個基點。 中國招商銀行上海投資經理魏泰元(音譯)表示,中國債市出現過熱跡象,債市槓桿率創史上最高紀錄,如果股市表現穩定、或新股恢復發行,流動性掀起的債市漲勢將畫下句點。 中國銀行上海人民幣部首席交易員Roy Le認為,中國信貸市場正處於轉捩點,「由於先前債務違約數量相當有限,信用溢價受到扭曲,但現在違約數量愈來愈多,信用溢價和評級將會跟著改變。」 中國第3季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6.9%,創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隨著中國企業獲利不斷下滑,債市違約事件激增,包括太陽能廠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南京雨潤食品、二重集團、中鋼股份等公司近期都遭遇償債困難處境。中國金融機構上半年的不良貸款高達2493億人民幣,幾乎等於去年一整年的總和。
來源:自由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