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每年11月25日為「世界無肉日(MeatlessDay)」,這是一個以關懷動物為基礎,推廣以素食取代葷食的節日。目前為止,全世界已有數千萬人共襄盛舉,平日沒有吃素習慣的人們,會在這天要求自己吃素,利用群體的力量節制口腹之欲,不吃葷,更不消費皮草、牙飾印石等動物製品。期許人們能夠透過吃素方式摒棄一切形式的暴力,並喚起全世界人類對生命的珍愛和同情。
吃素一開始雖是宗教規戒,但隨著近年來慢性疾病盛行,以及氣候異常、糧食短缺等問題,愈來愈多學者認為吃素不但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還能有效減少自然資源的浪費,「吃素」自此成為一股時尚養生風潮。不過,吃素雖然健康,卻也有它的利與弊存在,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吃素,才能吃的健康又環保呢?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認識素食者的形態,依照飲食種類區分,包括只攝取植物性食物的「純素食」、額外可補充奶製品和蛋類的「蛋奶素」以及適度選擇動物性食物的「健康素」。純素食者因只食用植物性食材,選擇較小,因此最容易出現營養問題;健康素則以促進健康為目的,非完全排除動物性食物,因此營養方面較為充足,也是營養學家最鼓勵的素食方式。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素食者因吃素而補充了充足的纖維素與維生素A、C、E,較少攝取到飽和性脂肪酸,確實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的罹患率;不過也因為素食者不吃肉,也可能導致缺乏維生素D、B12、鈣、鐵及動物性蛋白等,容易造成免疫力差、貧血或骨質疏鬆。此外,由於素食口味較清淡,業者在製作仿葷食品時會加入許多食品添加劑,其他食材也會提高調味料的比例,或採油炸方式烹調,人們便容易攝取過多熱量與添加物而導致肥胖或疾病。
醫師建議,素食者飲食除了要注意熱量與蛋白質攝取外,也要記得額外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食材方面則多挑選天然、未經加工的食品,種類則可依照「彩虹搭配」原則進行組合,例如:米、麥、玉米等「白色食物」,黃豆、米麩等「黃色食物」,花椰菜、海帶、奇異果等「綠色食物」,紅蘿蔔、番茄、南瓜等「紅色食物」,以增加食物多樣性。
[color=#3b87c1 !important]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