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68|回復: 0

〈鉅亨主筆室〉人行將推QE「救中國」??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6-1-4 09: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ankchang 於 16-1-4 09:52 編輯

〈鉅亨主筆室〉人行將推QE「救中國」??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中國國務院招牌落漆?2015年第二季,當全球新興貨幣市場,因預期美國聯準會(以下皆稱:Fed)升息政策;自4月初起股、債雙跌風潮發生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相關經濟會議中信誓旦旦強調,中國不會為搶食貿易盈餘而讓人民幣貶值。李克強總理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日期為2015年4月15日,當時人民幣兌換美元匯價為6.2073兌換1美元。2015年12月29日,人民幣匯價為6.4989兌換1美元、貶值4.69%;顯然是形勢比人強。李克強當時認為,經濟結構改革比「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以下皆稱:QE)的刺激效果還重要;如果只想以貶值來刺激出口,則會失去結構改革與轉型升級驅動力量與機會;但匯率波動要以雙向浮動為主,有升值也需有貶值、而不是一味升值。

此言猶在耳,但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完全放手,讓匯率開盤中間價由市場決定。而在2014年11月22日,人民銀行主動「常備融資便利」(以下皆稱:SLF)後,2015年上半年起降息、降準等寬鬆政策陸續多次推出,極力穩住中國經濟成長趨緩風險。但在2015年第四季,Fed的確升息、油價一跌再跌、國際貿易持續降溫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突然大現。2015年底人民幣匯率貶值趨勢明顯,如圖一;2015年10月30日,人民幣匯率為6.318兌換1美元,貶值到2015年12月29日6.4986兌換1美元;這種貶值趨勢引發國際金融市場緊張。2015年12月28日,人民幣兌換美元開盤中間價下跌,而收盤匯價也以下跌回應。在岸即期匯率(以下皆稱:CNY)為6.288兌換1美元,離岸即期匯價(以下皆稱:CNH)則創下四年半新低,收盤為6.56兌換1美元;12月29日匯率繼續弱勢。截至2015年12月30日,CNH已經貶破6.6兌換1美元。顯見CNY匯價被CNH所推貶,匯價已經貶成一個短中期趨勢,此現象為2015年8月11日,人民銀行放開中間價干預後所僅見。

貳、Fed升息終止準備貨幣的強勢?新興市場匯率將回升?

Fed於2015年12月17日升息後,美元指數強勢預期效果,已經兌現、並且在此之後就消失了;依照匯率的對立性質,其它準備貨幣如人民幣、日圓、歐元、英鎊等,應相對美元而升值。但全球外匯市場卻出現,美元指數、歐元、甚至人民幣匯率一齊下跌狀況。這種狀況被金融投資機構視為異常現象,因為一般投資人多將匯率對立性,侷限在SDR與本國貨幣間。要深入此一問題,需先將全球貨幣區別分類為:一、黃金:雖然自1971年8月15日起,美國政府及Fed取消了,美元貨幣與黃金直接可兌換關係,但黃金仍然是全球貨幣本位「最後守護者」;擁有黃金當然可以此發行等量該國貨幣。二、國際貨幣基金(以下皆稱:IMF),所定義「特別提款權」(以下皆稱:SDR),雖然SDR每五年檢討一次;但是要成為SDR貨幣,並非如一蹴可就。SDR組成貨幣國家,它的貨幣政策有獨立與外溢性。三、排除上述兩者之外,其它國家統稱為「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貨幣。主筆文在「當貨幣戰爭結束後?」一文中,已再將這些新興國家分為兩小類,一類為替全球科技大廠代工國家,另外一類則為生產原物料國家。既然匯率是一種相對變動概念,它們的波動必然是此消彼長。如果這種「對立」關係,是發生在SDR貨幣之間,則美元的弱勢必然隱含歐元或是人民幣強勢。要理解SDR貨幣與黃金價格同步強弱勢,則須將美元與歐元間關係,放大為群聚間「對立」關係;換言之,匯率的「對立」特質視野,會由美元與人民幣、變成為(黃金與SDR貨幣)V.S.(新興市場貨幣)。以這種「群聚對立」邏輯,就可見進一步想到,當(黃金與SDR貨幣)這一群貨幣弱勢時,似乎意味著對立面的(新興市場貨幣),將會由Fed的QE夢饜中覺醒轉強。



(工商時報)千億科技預算 張善政喊加碼

行政院周五(8日)將召開毛內閣任內最後一次科技會報,會中將向張忠謀等外部委員報告106年度科技預算概算方向,主計總處初步匡列概算額度1,061億元、年增率約3%,惟副院長張善政準備喊加碼。

106年科技概算以生物經濟發展、生產力4.0為二大科技亮點主力。據悉,政院幕僚研擬106年科技預算成長3~5%不等三腹案漲幅,將交毛揆今天作出政治性決定。

今年度雖正值新政府更迭之際,惟政院高層表示,科技發展不會受藍綠或新政府成立影響,台灣科技一定要持續成長,不論誰來執政,科技預算都一定會成長。

政院幕僚建議增幅在3%至5%多之間,但副院長張善政認為,科技預算可以調得更高,不僅是因為有很多科技計畫發展所需,也讓新政府好做事,必須預留增刪科技經費必要的彈性空間。

周五科技會報,除報告106年度科技預算概算外,並將討論人文社會科學預算是否另開設一新群組審議,對文化部、教育部及故宮提案含大數據及物聯網應用等計畫的資源分配較公平。

主計總處初步匡列106年度科技預算概算,一般額度加新興政策額度1,061億元、約成長3%,但部會送審計畫遠多於新興政策額度30-50億元,可說是僧多粥少。

106年科技預算概算政策審確定新增政策額度以生產力4.0及生物經濟發展方案為二大亮點,各提出七項計畫,科技資源各分配40億元、18億元,第一階段先以四年為期編列,但都搭配部會自主額度,二項計畫推動經費遠大於40億元以上。

除上述二大主軸,政院官員透露,經部爭取系統整廠整合輸出計畫,一年10億元匡四年計畫;台矽科技基金科技部配合投資款20%需6.6億元;經部工業減碳計畫一年約4.7億元;科技部轄下行政法人資訊技術服務中心105年起運轉需4.26億元。但很多計畫未刷掉,將留給部會在技術審時,敗部復活特案競爭機會。

高層認為,經濟部科專預算交給2、30個法人單位執行恐績效不彰,給法人100元部會應搭配自主額度20元,再以總額度2成邀業者參與,發揮計畫槓桿把餅做大,企業才「有感」,產業才有升級動力,盼由生產力4.0做起。

106年科技概算以科技部分配400多億元居冠,經濟部300多億元,中研院100億元,農委會3、40億元,還有衛福部、文化部及教育部等,共享1千多億元科技資源分配。




(經濟日報)台積16奈米 完勝三星

半導體設備商透露,三星近期已通知設備相關協力廠,暫緩邏輯晶片廠擴建腳步,主因三星考量旗下14奈米製程遭台積電16奈米完封,短期接單狀況欠佳,若在此時繼續投資擴廠,恐面臨產能大量閒置窘境,對三星相對不利。
至截稿前,無法取得三星回應。業界分析,若三星放緩邏輯晶片擴建腳步,反映台積電16奈米製程氣勢如虹,幾乎已確定蘋果下世代處理器A10代工大單落袋,是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技壓三星的一大勝利。

此外,三星邏輯晶片新產能若延後開出,也有助化解一旦產能大量開出後,競價搶單的疑慮,藉此維持代工價格穩定,讓市場在健康機制下運作。




市場看好,隨著蘋果訂單持續增加,台積電今年將擴大資本支出,主要用於加速16奈米及10奈米產能建置。稍早有外資預估,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將達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960億元),遠比去年下修後的80億美元高五成。

三星與蘋果的競合,一直是業界關注焦點。三星去年雖然率先以14奈米為蘋果代工生產A9處理器,但僅在時程上取得短暫領先,去年第3季台積電16奈米正式為蘋果代工量產A9處理之後,三星的14奈米與蘋果合作的光環持續減退。

設備業傳出,三星半導體業務受到三星手機銷售不佳,加上蘋果新世代處理器A10大單也決定交由台積電代工,讓三星半導體部門決定暫緩邏輯晶片廠擴建腳步,原向半導體設備訂購的設備已緊急喊停。

業界人士認為,儘管三星截至目前為止,尚未宣布今年半導體相關資本支出是否有所變化,但由近期台積電加速16奈米產能布建、三星暫緩邏輯晶片廠擴產腳步來看,幾乎可以確定台積電在16奈米的戰役,已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Money DJ 網)慘!美、中、韓製造業/出口同創2009年來最糟表現

當美國、中國以及南韓製造業與出口都出現2009年以來最糟數據時,投資人或許得開始做好服務業可能受到波及的心理準備。美國股市投資人更應該做好應變措施,因為從聯準會(FED)2015年12月17日升息的那一天起,「壞消息就是壞消息」、央行賣權(保護傘)已經正式宣告失效!

彭博社報導,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1月1日發布的2015年1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11月的49.6升至49.7、遜於經濟學家原先預估的49.8,連續第5個月低於50,創2009年以來最長萎縮紀錄。

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Zhou Hao表示,上述數據意味著中國製造業依舊面臨強勁的逆風。2015年中國製造業PMI平均為49.9、低於過去5年的平均值(50.7)。

中國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近期原油價格降至多年最低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持續下降,年底資金緊張狀況更加突出,相關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一定影響,製造業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Thomson Reueters報導,中國12月新出口訂單指數自11月的46.4升至47.5、連續第15個月低於50。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美元兌離岸人民幣2015年全年升值5.58%、較2014年升值幅度(2.7%)高出106%!

全球第六大出口國南韓1月1日公布的2015年12月出口連續第12個月呈現年減、下滑13.8%(美元計價),全年度表現(年減7.9%)創2009年以來(年減13.9%)最差勁的表現。南韓12月出口至中國的金額年減16.7%、創2009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全年度對中國外銷金額衰退5.6%。

韓聯社12月30日報導,根據南韓央行(BOK)公佈的商業調查指數(BSI),2016年1月製造業月減1點至68(註:低於100代表悲觀者多過樂觀者)、非製造業月減2點至69。BSI總計調查約2,800家南韓企業、當中約有1,700家是來自製造業。

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ID)《The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網站資料顯示,南韓2014年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中國(31%)、美國(11%)、日本(5%)。美國是中國2014年最大外銷市場、佔比高達19%。

中國人民銀行(PBOC)調查統計司12月24日公佈的2015年第4季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第4季中國出口訂單指數年減4.2個百分點(季減2.6個百分點)至43.7%、至少創2010年第1季以來新低。企業家問卷調查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92年起建立的一項季度調查,對象為全國範圍內(西藏除外)的5000多戶工業企業。

2015年12月ISM芝加哥企業調查指數(ISM-Chicago Business Barometer)經過季節性因素修正後自11月的48.7大跌至42.9、創2009年7月以來新低。其中,積壓訂單12月月減17.2點至29.4、創2009年5月以來新低,連續第11個月呈現萎縮,單月跌點創1951年3月以來新高!


*本刊僅供參考,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亦不作獲利之保證,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財經訊息,歡迎點擊我的 部落格 臉書粉絲團
您的鼓勵,讓我更有動力,謝謝,感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4-11-3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