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第二次公開收購矽品股權一案,在公平會審理階段時,日月光於農曆年前提出8大收購理由。矽品表示,日月光以舊經濟思維,透過惡意併購、擴大規模的作法,無法和大陸進行持久消耗戰,台灣面對的發展瓶頸是代工模式利潤低,只有不斷創新、和客戶共創價值,積極跨入物聯網、汽車電子等新領域,掌握代工廠的嶄新需求,才能因應後續的挑戰。
關於日月光提出「日、矽合併才能有效提升我國封測產業的規模經濟、提升經濟效率,否則無法因應國際間激烈的競爭及中國大陸政府所組成國家隊的衝擊」的說法,矽品表示,日月光早已是大陸供應鏈一環,合併矽品方足以對抗中國國家隊及紅色供應鏈的說法,純屬移轉焦點、無稽之談。
矽品指出,大陸是半導體工業的重要市場,台灣廠商不管是製造基地、代工或銷售市場,均與大陸形成產業分工型態,日月光本身就是大陸供應鏈的一環,在中國大陸也有相當長久的投資,有上海、江蘇昆山、山東威海等廠區及多家子公司,大陸IC設計業海思、展訊、瑞迪科也是日月光的長期客戶,成就日月光成為台灣及世界的最大的封測代工廠。日月光對外宣稱整併矽品後一起對抗紅色供應鏈的說法,顯有誤導輿論之嫌。
日月光及矽品在國內封測代工市場分居第一、第二,合計國內市占率高達6成,在全球市占率也分居為一、三名,市占率高達3成,「惡意併購」無法提升規模經濟,還造成以下不利影響。
矽品認為,合併後首先將出現客戶轉單效應。日、矽雙方客戶重疊度超過85%,依國際採購準則多元、分散風險原則,IC設計業者下單量不超過固定比率,客戶勢將轉單到大陸江蘇長電及艾克爾(Amkor),訂單流失約300~450億元,對台灣IC產業的負面影響既深且遠。
第二是會出現人才技術外流。即便合意購併如群創併奇美、台積電併世大等,皆因整併造成人才出走,何況日月光和矽品兩家文化迥異,惡意併購下勢必造成人才流失,技術外流到中國大陸的競爭廠商。
第三是會導致台灣IC設計業及基板等材料供應商受傷。日月光強行併購矽品將製造出封測產業獨大的「巨鱷」,成為市場價格的決定者,將迫使台灣的客戶IC設計業及材料供應商議價能力降低,整體產值大幅減弱。
第四是可能出現裁撤廠房、裁員效應。一旦合併,日月光如果整併生產線廠房及人力,以減省成本,勢必面對裁撤廠房及人力,這是日月光迄今不能說的祕密、不敢面對的課題,只能模糊地以「依法」保障矽品員工之工作權,並「有意願將其全數留任」略過。日月光運用文字技巧掩飾購併的隱藏意圖,更凸顯整併矽品後裁員的必然性。
第五是造成總體產值減少。日月光為了惡意併購矽品,向銀行大舉借債,除了看不到整併後的商機外,勢必要處理償債、訂單減少、裁員等問題,還要將矽品下市,國內資本市場市值減少1,700億元以上,以及面臨MSCI指數權重降低與矽品外資股東出走等後果,無法預期可以提升整體經濟利益。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16000121-26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