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097|回復: 0

(新聞整理)華爾街日報:全球貨幣大漲「貨幣競貶」確認失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6-3-22 0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ankchang 於 16-3-22 08:59 編輯

(經濟日報)英脫歐聲勢擴大 英鎊重貶

英國就業與年金大臣史密斯突然辭職,提振英國「脫歐」派聲勢,導致21日英鎊對美元應聲重貶。 路透


英國就業與年金大臣史密斯突然辭職,使英國「脫歐」派的聲勢提振,導致21日英鎊對美元一度重貶0.67%,英國工商業聯合會(CBI)主席費拜倫警告說,脫歐將使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到2020年時縮小5%,相當於減損1,000億英鎊與95萬個工作,且需長達15年才能復原。
史密斯曾任保守黨黨魁,被黨內稱為「沒有聲音的人」,因此他的辭職引發黨內震撼。史密斯指責政府以窮人為削減年金的目標,卻保護較福裕者的年金。

史密斯的辭職,使主張「留歐」的首相卡麥隆及財相奧斯本都備受壓力。倫敦瑪麗王后大學政治學教授貝爾表示,史密斯辭職將助長「脫歐」派的氣勢,「使民眾認為卡麥隆與奧斯本顯然與公意脫鉤,且劫貧濟富」。

政局緊張升高導致英鎊兌美元21日貶至1.4379美元,對歐元的貶幅也接近;稍後英鎊雖略回升,但貶幅仍約0.6%。

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裘克斯指出,「英鎊的不確定性已經無以復加」。巴克萊銀行的研究指出,隨著公投的時間逼近,英鎊隨時都可能出狀況。CBI主席費拜倫指出,如果英國「脫歐」,則到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比「留歐」縮小5%,相當於1,000億英鎊,並損失逾95萬個就業機會。即使是較樂觀的情況,即英國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GDP也將比「留歐」相對縮小3%。CBI並表示,80%的會員都希望「留歐」,包括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支持「脫歐」者僅5%。

出走…近百萬人面臨失業

英國工商業聯合會(CBI)模擬兩種貿易情境,預警「脫歐」會讓英國經濟2020年之前付出損失1,000億英鎊(1,440億美元)、失業近100萬人的代價。

CBI推演脫歐後的兩種情境如下:

1.英國和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銷往歐盟的商品不必關稅。

2.雙方協商拖延無解,英國只好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和歐盟貿易,也就是說英國不再享有免關稅的貿易。

CBI發布報告說:「不論何種情況,都會因英國投票脫歐增添不確定感,對經濟造成重大短期衝擊。」

「到了2030年,脫歐後的不確定性應可解決,但我們估計脫歐相關其他變化的淨長期影響,會導致英國在2030年的GDP ,脫歐比留歐差了1.2%至3.5%。」

報告也預測就業會受衝擊,脫歐後三到四年的失業率會升至8%,若留在歐盟則在5%。



(工商時報)外銷連11黑 轉正要看5月

近1年台灣外銷訂單變化

經濟部昨(21)日公布2月外銷訂單 276.7億美元,創2011年以來同月最低,年衰退7.43%,已連續11個月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認為,2月接單「看到好轉跡象」,但去年基期較高,第1季恐陷負成長,接單最快5月才有機會轉正。

對於國內外銷訂單連續11個月負成長,經濟部長鄧振中昨坦言,外銷訂單衰退慘況並無特效藥,當前數據看起來似乎有衰退現象,但政府政策須做長遠規畫,才能發生效果。

經濟部表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不足,油價、鋼價低檔盤旋,2月傳統貨品接單多續呈2位數下滑,加上精密儀器價格下跌,減幅擴大為32.5%,2月外銷訂單年減7.4%。

不過,資訊通信產品因部分廠商筆電接單優於預期,加上電子產品手機晶片需求回溫,僅分別年減1.8%及1.5%,減幅明顯縮小。

林麗貞預測,3月接單年減幅可望回到個位數,從個別貨品觀察,蘋果發表iPhone新品將帶動相關產業供應鏈,對資通訊與電子產品皆有挹注;傳統貨品部分則因油價跌幅收斂,未來下跌空間有限,鋼鐵價格亦有上漲跡象。

主要接單地區表現,經濟部表示,2月對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歐洲、日本各主要地區接單多呈負成長,但對東協六國接單轉正,年增率0.4%。

(自由時報)新政府年金改革 副總統領軍

陳建仁(左)昨赴考試院,與考試院長伍錦霖就年金改革推動事宜進行會談。

年金改委會 陳建仁任主委
〔記者吳柏緯、蘇芳禾/台北報導〕年金改革議題被新政府列為「五大社會安定計劃」之一,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高度重視,已決定拉高層級,在總統府設「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由軍公教勞等代表約卅人組成,準副總統陳建仁將擔任委員會主委,負責召集,內定政務委員、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任副手兼執行長,盼在五二○就職後以一年的時間,完成年金改革的三階段內容。

陳建仁昨下午由民進黨前秘書長林錫耀、林萬億等人陪同赴考試院,向院長伍錦霖請益年金改革。

軍公教勞等代表約30人
林萬億會後說,「這個工作未來是拉高到總統府」,將成立的年金改革委員會設於總統府之下,年金改革辦公室則設在行政院。委員會將邀請軍人、公務員、教師、 勞工、農民和關切此一議題的國民代表,也包含現職或退休人員,成員約卅人左右。由於事涉世代正義,委員會也會納入青年的聲音。至於年金改革辦公室則會再找一些前政務官等專家協助。

林萬億任副手兼執行長
林萬億說,目前規劃分三階段推動年金改革,首先將徵詢各方意見,研討可能的方案,接著在四個月至半年內舉行「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由各界檢視、討論可能的方案,待凝聚共識後,最後分別由考試院與行政院將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希望能在蔡英文就任一年之內完成改革。

林萬億強調,年金議題無關藍綠而是台灣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委員會會盡力維護所有國民老年該有的經濟保障,對於造成的國家財政負擔,希望可以調整到合理的範圍。不過,他也說明,目前不做任何預設性的思考,一切待未來委員會運作後,交由委員會討論。
昨天列席會談的考試院秘書長李繼玄則表示,蔡英文提出的想法和考試院版本、方向幾乎相同,未來考試院也會盡力配合。

媒體追問,共識包括一年內搞定年金改革嗎?李繼玄說,「一年內搞定是蔡英文總統的期望,政府是一體,我們會全力配合 」。

李繼玄並說,「仔細對照蔡英文總統所講的話和考試院這三年來的草案版本,幾乎是一樣」。媒體追問「 十八趴的部分不一樣」,李繼玄則說,十八趴的部分昨天沒提到。

上任一年內 三階段改革
針對未來年金改革三階段,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黃重諺補充說,第一階段是組「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先把相關方案擬出來,由陳建仁擔任主委,考試院已經有提了一些方案,所以未來考試院也是委員會必然成員之一。

黃重諺說,第二階段是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希望在一年內召開會議;第三階段是把地方、中央、各種世代、族群的意見融合,制定改革法案,大約涉及二、三十種修法。黃重諺說,實務上,一年時間大約會進行到第二至第三階段之間。

(鉅亨財經)華爾街日報:全球貨幣大漲「貨幣競貶」確認失敗


《華爾街日報》報導,在當前美元貶值的場景之下,全球許多國家的貨幣都正在反轉走升,如澳元兌美元近一個月以來已升值了 6.53%、巴西里爾升值了 9.80%、日元升值了 1.08%、新台幣近一個月以來也急升了 3.03%。

美元兌日元日線走勢圖 (一年以來表現)




美元兌新台幣日線走勢圖 (一年以來變化)



不要與央行對作?
還記得市場上有一句行話,絕不要與央行對作嗎?

但現在市場上卻似乎喜歡反向地與央行對作。

《華爾街日報》直指,從目前多國貨幣大幅走揚的情況之下來看,那些過去許多致力於「貨幣競貶」的國家央行,似乎已經漸漸失去對金融市場的控制能力。

意即過去全球多國央行希望透過貨幣貶值的方式,來刺激本國出口競爭力,但目前匯市多國貨幣急升的表現,似乎卻與這些國家央行所希望的貶值結果大相逕庭。

市場分析,這可能是由於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全球央行普遍施行「超低利率」的利率環境,而這樣長期下來的超低利率的環境,已使得金融市場出現了嚴重扭曲,目前恐怕就連各國央行都難以抑止。

估計這一扭曲的現象將擴大金融市場的波動,因為即使市場能夠預測到央行們的下一步行動,但是央行們卻很難預測到市場將會如何反應。

這一潛在因子導致過去一段時間中,市場投資人大舉撤出了一些風險性資產,如新興市場和原物料大宗商品等。

而這或許也代表了市場對於長期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因為過去多國央行大肆透過「貨幣競貶」的方式大打貨幣戰,以擴大本國出口競爭力。

但事實上各國央行都進行貶值,實質效果可以說是等同沒貶,因為各國的貶值增益效果,已在全球貿易環境中被相互抵銷。

我國前央行副總裁徐義雄亦曾提出相同看法:
我國中央銀行前副總裁徐義雄亦曾於民國 90 年 7 月提出相同看法,徐義雄表示,新台幣貶值固然對出口商有所幫助,但產業型態若為進口原料再加工出口,貨幣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揚,出口品價格也會增加。若其他國家也同時競相讓貨幣貶值,則貶值的效果將會打折。

目前市場分析師憂慮,各國央行能動用的貨幣工具恐怕已經所剩無幾,央行們恐怕漸漸失去對金融市場的掌控能力。

蘇格蘭皇家銀行 (RBS) 外匯分析師 Brian Daingerfield 對此表示:「目前市場上最大的顧慮,就是各國央行似乎正在勇敢考驗他們的貨幣政策極限度。」

Brian Daingerfield 說道:「央行每一次推出一種貨幣工具,他們的彈藥庫就少了一項武器。」

WSJ:貨幣貶值救出口理論已漸漸失效
今年以來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競相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本國出口貿易,更甚至出現了「貨幣競貶」的匯率戰,使得本國商品比國外其他競爭者的商品更為便宜。

但目前看來透過「貨幣貶值救出口」的傳統經濟學理論,現在似乎已經漸漸失效了。

「貨幣貶值救出口」漸漸失效之成因: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由於國際貿易習慣的改變,導致了貶值救出口的效益早已大不如前。

過去來說,一國的加工出口業者在生產出口產品時,大多數都是向國內的原材料業者採購原材料來生產商品,但是現在隨著國際貿易的流通性越來越廣,許多「再加工出口業者」已紛紛自國外購進原材料來製造商品。

雖然本國的貨幣在大幅貶值過後,出口的商品將比國外其他競爭者的商品更為便宜。

但在購入原材料的過程之中,會有著非常多的「進口因子」存在,而在貨幣貶值過後,買進原材料的價格也將變得更加昂貴,故在這一來一往之間,貨幣貶值為出口貿易所帶來的助益效果就被漸漸削弱。

以德國製造業為例:
歐元的下跌的確令德國所出口的商品與美國相比顯得更為便宜,但是德國的製造業業者卻也需要付出更為龐大的進口成本,以購入原材料來生產商品。


*本刊僅供參考,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亦不作獲利之保證,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財經訊息,歡迎點擊我的 部落格 臉書粉絲團
您的鼓勵,讓我更有動力,謝謝,感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4-11-2 2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