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442|回復: 0

台灣人最黏手機 行動支付 大有可為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6-5-16 09: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工商時報)台灣人最黏手機 行動支付 大有可為

FinTech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行動支付未來恐取代現金。(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台灣的行動支付大有可為,因為先天利基就是台灣人最「黏」手機。根據一份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人用手機上網的比率高居全球之冠,平均每人每天得花197分鐘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比起行動支付在亞洲可說最為普及的大陸、韓國都要來得高。

金融業者指出,只要因勢利導,台灣行動支付有此先天優勢加持,應有機會產生「爆發力」的成長。

這份研究由雅虎與MillwarBrown在2014年進行,根據當年統計,若以每人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觀察,全球平均值為142分,而手機品牌iPhone發源地的美國,使用時間亦僅151分,但台灣則以197分鐘高居第一,約當3小時17分,足足比全球平均值多了快1小時,也遠高於美國。

至於第二至第五名,分別為印尼、菲律賓、中國及越南,當年度統計使用時間分別為181、174、170、168分鐘,而行動支付非常火紅的韓國,儘管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每人每天僅144分,在亞太地區其實算「敬陪末座」,但透過政府在租稅減免、費用補貼等多項獎勵措施之下,反而發揮最大火力,電子支付佔總體消費比率已高達八成。

銀行業者指出,電信公司競相推出智慧型手機的「上網吃到飽」,台灣人現在上網應該更「黏」手機,特別是接下來包括ApplePay、SamsungPay這兩大台灣手機市佔率最高的手機品牌行動支付,都要來台灣,後續台灣推動包括虛擬信用卡、金融卡在內的行動支付利基大有可為,政府應該因勢利導,加速推廣「無現金」支付在台灣的普及,不要錯失良機。



(經濟日報)迪頓:全球化副作用 別怪中國

迪頓

主張透過教育政策幫助落後族群,將負面效應降到最低…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自謙並非拿了諾貝爾獎就能解答所有問題。與其它冰冷的經濟學研究相比,一般人對迪頓的貧窮、貧富不均等相關著作可能更有感覺,但他不改學者本色,在沒看到十足證據前,不輕易下定論。
2016大師論壇預計5月18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將邀請迪頓就「以台灣為例,談消費、貧困與不平等」發表專題演講。大師論壇由本報、中華經濟研究院與臺灣銀行主辦,富邦金控、兆豐金控、合作金庫與摩根投信協辦,亞洲大學為合作單位。

迪頓認為,不該把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全怪罪中國,主張透過教育來幫助那些全球化浪潮下的輸家。

中國在數十年內經濟大幅成長,幫助許多人脫離貧窮,無疑是全球化的大贏家,但他懷疑這種高速經濟成長能否持續,若成長放緩,統治者正當性恐被挑戰。經濟成長也不是阻擋民主化藉口,未來中國可能要擔心既不民主、經濟成長也不強勁。

在儒家文化影響下,東亞國家人民就算存了很多錢還是不開心。台灣的貧富不均在迪頓眼中問題不大,不均之所以會成為焦點,往往是經濟成長不夠強。面對中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他提醒,台灣不必過度恐慌中國經濟太強,反而該擔心如果中國經濟不成長,台灣該怎麼辦?以下是迪頓在普林斯頓大學訪談紀要:

問:你的最新研究發現美國非西語裔中年白人的死亡率上升,主因是全球化嗎?

答:你意思是全都中國的錯?哈哈哈。

問:嗯,我沒有這樣說。

答:哈哈哈,我也沒有這樣說,我只是把這個問題點出來。那些只有高中畢業的人確實日子愈來愈難過,全球化是部分原因,科技改變也是原因,由於工作被機器取代,不少人被迫離開職場,而我們不能說是中國人、泰國人或柬埔寨人搶走他們的工作。我們的政治體系沒好好處理這些問題。

雖然歐洲表面沒有這類現象,但我們必須考慮其他變數,例如藥物的易得性,或人們是否容易買到槍械來自殺,也許其他國家也有同樣嚴重問題,我們不知道。

問:是否有方法能解決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答:對此我覺得要非常小心,我不認為阻擋全球化是個好方法,雖然有些人因全球化成為輸家,但所有人都享受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例如亞洲國家生產的便宜貨物。我們要做的事並不是阻擋全球化,而是在政策上幫助那些在全球化浪潮中落後的人,例如轉職訓練、就業保險,不能讓這些人永遠落後。每個人都有不同主張,但我覺得教育政策特別重要,希望這些孩子能做得更好,某些證據也顯示在教育上的投資是值得的。

問:你怎看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

答:中國的經濟成長讓許多人脫離貧窮,所以我們不該阻擋全球化的腳步,包括中國、印度或未來的非洲,許多人都因全球化脫離貧窮,生活更好,但中國隱憂是底層人民不像上層階級那樣受益,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問:為何中國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推動經濟成長,但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不行?

答:我覺得對中國或印度來說,把經濟拉到一定水平很容易,但持續推動高速成長很難,當經濟發展到美國或歐洲程度時,很難將成長率保持在10%,因為你不可能快速創新。當然中國、印度或非洲國家有很大成長潛力。

看台灣困境 別怕對岸變強

問:台灣面臨困境,中國經濟愈來愈強,某些台灣人感到恐慌,你有何建議?

答:如果你們能找到刺激經濟的好方法請告訴美國人。台灣有開放市場、很好的華人特質、企業家精神,過去三、四十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優於美國,就如同我先前所說,很容易把經濟拉到一個基本水平,但很難持續推動高速成長。台灣要擔心的並不是中國經濟太強,其實更應該擔心如果中國經濟不成長該怎辦。

人們常常假定你拿了諾貝爾獎,應該能解答所有問題,但我不覺得我該告訴其他國家的人,你們得怎麼做。

問:目前台灣也面臨貧富不均,您怎看這個問題?

答:台灣是個小國家,雖然有貧富不均問題,差距也正擴大,但我覺得不如美國這麼嚴重,我想這是各地都面臨的問題,底層的人無法像在上層的人同樣受益。但對貧富不均的認知與憂慮,其實與不均的程度無關,有可能貧富差距大,但人們並不擔心。相反地,貧富差距小,人們反而可能擔心這個問題。例如美國的貧富差距比瑞士大,但美國人不以為意,瑞士貧富差距比美國小,但瑞士人覺得這是個問題。所以你不能假定大家想法都一樣,也許華人對這個問題比美國人更敏感。

其實貧富不均之所以成為問題,主要起因於經濟成長放緩,當經濟高速成長時,人們相對不認為不均是個問題,讓人感到不快的原因並非你賺得比我少,而是你賺得變少,當經濟成長變慢,貧富不均的問題將更明顯。

問:你做了有關快樂的經濟學研究,似乎很有趣?

答:是的。有關快樂的研究很有趣,很多人對這個主題也很有興趣,想認真看待這類研究,但我還無法回答你這類研究在政策上的意涵,未來還可以在快樂與福祉等議題上做更多探索。

問:東亞國家人民比其他相同收入國家人民更不快樂,原因為何?

答:這是個好問題。首先,東亞國家確實在調查中顯示較不快樂,包括日本、韓國、香港與中國等,分數比一般預期低,但拉丁美洲國家如巴拿馬、巴西、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與墨西哥的分數非常高。雖然我們無法百分百確定原因,但我想文化大概是主因,拉丁民族非常外向,就算他們心中不快,他們還是會說我很開心。但華人總是小心翼翼,不願把開心的事明顯表達出來,儒家文化似乎也要求人們別表現太開心。

談貧富不均 數據掩蓋真相
問:你兒子在華爾街避險基金工作,對此你似乎有些評論?

答:這很有趣,當我跟兒子談到避險基金,我覺這些超級聰明的小孩不應該為避險基金工作,應該去做些如何治療癌症的工作,這些專精電腦的孩子們與其創造交易模型幫避險基金賺錢,不如用這些電腦模型來預測癌症如何擴散。也許我這種想法有點奇怪,我不知道,但我擔心的是這些在美國最具天分的人走向賺錢獲利,選擇私人價值而非社會價值的職業。

問:這是否代表你主張利他主義(altruism)?

答:不,這不必然是利他主義。只是這些聰明人應該探索新領域,讓人類生活更好,也許找到癌症的治療方法、也許是創立一個臉書、也許是發明iPhone,你還是能賺很多錢,所有人也跟著受益,但假設你賺錢卻傷害其他人,好比拉抬藥價,或經營銀行卻傷害經濟,這都是誤用天分,在美國許多貧富不均都來自這些行為。

問:總體經濟研究是否愈來愈重視個人經濟行為?這對貧富不均的研究有什麼意涵?

答:總體經濟領域確實有一個廣泛的趨勢變化,經濟學家更注意個人行為與個人的調查資料,並試圖將個體經濟的調查資料與總體經濟研究調和。其實從我一開始做研究,我就認為若無法了解個體經濟的調查資料,我們該如何進行總體經濟研究。如果能適當思考「加總」(aggregate),總體經濟研究也將能做得更好。我不確定我在這樣的轉變中能扮演多少角色,但這個趨勢在當代經濟學中確實非常重要,研究者試著發掘每個人的經濟行為,而不能只看「加總」。因此我想現在總體經濟似乎更關心所有人(all the people),而不是平均每個人(average person)。

另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是,一談到總體經濟研究的「加總」概念,多與政策有關,如果單純只研究總體數據,你將看不到貧窮與貧富不均的問題,目前貧窮與貧富不均問題正急速加劇,因此只考慮「加總」並不是個好方法。

問:這是否也代表經濟學將借用愈來愈多其他學科的知識?

答:沒錯,更精確來說應該是科際整合。我對經濟學研究領域的擴大很有興趣,其中包括社會學、政治學、哲學等領域。甚至心理學的知識也能應用在經濟學,我相信在未來一、二十年經濟學將逐漸整合心理學,經濟學家將吸收心理學的知識來處理傳統經濟學問題,這是非常令人興奮的趨勢。

(自由時報)貿易戰升溫 中國反控美課懲罰性關稅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美中貿易爭端愈演愈烈!繼美國日前向WTO(世界貿易組織)申訴中國對美國雞肉課徵高額關稅後,中國十三日反控,美國對中國太陽能板等多項產品課以懲罰性關稅,沒有履行WTO裁決,要求對該議題展開諮商。

中國商務部透過在華府的大使館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對中國多項產品課徵反補貼稅,包括太陽能板、風力發電塔和石油業用的鋼管在內,「美國無視於WTO規範和裁決,已嚴重損及WTO裁決威信和中國產業的利益」,要求和美方諮商該議題。

該案為二○一二年中國向WTO申訴美國對十五項不同產品種類課以高額關稅,包括感熱紙、鋼槽、後拖式草地維護設備(含除草、鬆土、播種等設備);二○一四年十二月,WTO上訴機構裁決認為,被美課稅中國產品未受惠於「公共機關」補貼,有利於中國製造商。

WTO爭端解決機構的建議和裁決實施期限為今年四月一日前。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言人表示,美國持續努力遵守相關建議,且完全遵守WTO責任;中國要求諮商的回應,「屆時」就會出現。

美國九日甫向WTO提出申訴,指控中國對美國進口的雞肉課徵高額關稅,要求中國對美國開放雞肉市場,否則將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成為歐巴馬政府第十二次在WTO提告中國,凸顯美中貿易衝突升溫。另,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和日本進口的冷軋扁鋼的反傾銷調查,預計五月十七日公布終裁結果。

(鉅亨財經)周四Fed會議記錄料左右美股 周五G7聚焦日元

美國零售數字強勁,增加Fed升息誘因,圖為Fed主席耶倫。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美股近3周接連回挫,本周焦點料落在美國聯準會(Fed)香港時間周四(19日)出爐的上次議息會議記錄,以摸索下次升息的時機。七國集團(G7)財長本周五(20日)將在日本仙台開會,估計話題會落在日本可能干預日元升值,以及全球經濟放緩議題。

《星島日報》報導,美股3大指數上周五(13日)向下,4月整體零售數字表現強勁,增強Fed升息理據,道指上周全周挫逾1%,標普500指數亦見1個月新低,兩項指數自1月以來首見連跌3周。NASDAQ更連挫4周,是1年半以來最長跌市紀錄。

Fed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將公布4月份會議記錄,市場可藉此了解Fed如何看待目前經濟表現,以摸索Fed下次升息的時機。市場估計Fed在下月會議升息的機率低至單位數;路透社的分析師調查預期Fed可能會等到9月才動手升息。

美國本周公布的主要經濟數據有4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工業生產、新屋動工和建屋批准,以及二手樓銷售等;其中,分析師估計4月份通膨可能會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可能令投資者對Fed升息預期升溫,帶動美元造好。

其他數據方面,中國本周將公布工業生產、零售銷售和固定資產投資。日本亦將公布首季國內生產總值年率化數字,預期將由前一季的收縮1.1%恢復為增長0.3%。

此外,G7財長周五將雲集日本仙台市開會,估計在討論全球貨幣經濟政策之餘,亦會關注到日本東北311震災之後的復甦情況,亦料討論近期日元一度顯著升值引發可能干預的爭議,市場亦關注日本央行會否在今夏加碼放水。


*本刊僅供參考,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亦不作獲利之保證,請勿任意轉載。

更多財經訊息,歡迎點擊我的 部落格 臉書粉絲團
您的鼓勵,讓我更有動力,謝謝,感恩!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2 收起 理由
tinyding + 2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5-1-22 12: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