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下一個千金在哪? 三檔電子股機會較高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即時報導
股后精測昨(6)日強登漲停,繼股王大立光創天價紀錄後,精測以1,290元改寫自身新高價。市場一面讚嘆股王、股后,更好奇台股下一個「千金」在那裡?惟根據外資圈看法,除大立光與精測外,並無任何個股被賦予四位數推測股價,下一位台股千金可說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台新投顧研究部協理黃文清表示,無論是股王或是千元級高價股,想支撐如此高昂的股價,必須滿足高獲利、高成長、高競爭力三大條件,畢竟千元級以上高價股通常被賦予較高本益比,一旦成長前景失去光彩,股價就難以維持高檔。
根據CMoney統計,扣除股王與股后,目前股價最接近千元的是隱形眼鏡龍頭精華,昨收581元,離千元還有一大段路,但重點是,隨電子廠跨入隱形眼鏡領域,並祭出價格策略,以及日圓波動加劇,精華獲利也受到影響,看好精華的外資對其推測合理股價約在700元左右。
美系外資分析師說,較有機會問鼎千元的,反而是站在趨勢浪頭上的指標股,如:工業電腦的樺漢、伺服器管理晶片廠信驊、電源管理晶片廠矽力-KY等三大電子股,分居高價股排行四至六名,其獲利數字雖還難以推升股價到達四位數,但隨科技浪潮發展,「未來如何還有得瞧。」
三個利多 台股萬點論號角響起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即時報導
熱錢衝衝衝,激勵台股昨(6)日攻克9,500點大關,外資圈歸納:資金行情加溫、台股可望在MSCI季度調整力保不失,加上鴻家軍與金融股轉強點火,三大利多加持台股強攻,台股登萬點號角再度響起。
MSCI明晟將於本周五(10日)公布季度調整結果,對重視經濟基本面前景的MSCI而言,企業獲利加溫是台股加分利器,根據外資研究機構估計,台股今年上市櫃企業獲利年增率上看10%至15%,將扭轉去年無成長窘況。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指出,台股與美股關聯性高,因美國股市、經濟好轉,台灣的企業獲利應可因此受惠。
元大投顧看好台股高點達10,500點,為外資圈最高。
熱錢行情方興未艾是台股另一大利多,自金雞年新春開紅盤以來,國際熱錢持續匯入,新台幣持續走強,台股資金行情愈演愈烈,昨更升破新台幣31元兌換1美元價位,顯示國際資金仍往台股靠攏。
台股吸金 連三天衝千億
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簡威瑟/台北報導
國際股市頻創新高,台股實戶、業內買盤也大舉回流,力退駭客,帶動金融、蘋概股上漲,昨(6)日成交量為1,023億元,連三個交易日衝破千億元大關,為2015年11月以來首見,收盤時,指數上漲82點,以9,538點作收,創2015年6月4日以來新高。
在三大法人方面,新台幣匯率再次升破31元大關,收30.943元,並伴隨美股道瓊上周再次重返20,000點大關,外資加碼20.58億元,本土的投信則在遭軋空手的壓力急劇升高中,回頭跟進買超0.59億元,擅長短線操作的自營商,在自行操作部位上,也大買8.31億元,連同權證避險部位共買超13.61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34.79億元。
外資在台指期未平倉淨多單增加3,591口、為69,034口,是今年1月12日以來的新高,已是連三增,透露外資短線做多的企圖心。
外資昨日買超是推動指數再創新高的助力,不過,內資對盤面的影響力,也逐漸在擴大;外資在金雞年開紅盤日時,買進、賣出合計占成交值比重一度達51%,是自去年11月30日MSCI(明晟)季度調整生效日56%以來的新高。
不過,隨中國積極大查稅,許多台商資金陸續開始回流,在昨日千億元量能中,外資成交占比下降至27.39%,顯示內資大舉回流,對台股影響力擴大;盤面上,昨日共有37檔上市櫃股票漲停,股后精測強攻漲停價1,290元,創掛牌以來新高,還有信驊、TPK-KY等七檔股票外,其餘都是股價在20元附近或以下的企業,法人分析這通常是實戶與主力慣常操作的低價股。
後市多空策略上,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建議,台股量能若維持在800億~1,300億元間,後市將先向9,650點壓力闖關,但在資金輪動的過程中,若爆出逾1,500億元、且技術面出現量大收黑時,短線進出則宜提高警戒。
圖/經濟日報提供
蘋果擬來台發債 本周定價
經濟日報 編譯鍾詠翔、記者朱美宙/綜合報導
彭博資訊引述兩位知情人士報導,蘋果公司繼去年6月在台灣發行13.77億美元的30年期債券後,據傳計劃二度來台灣發行美元債,正在市場詢價,有機會本周完成定價。
彭博資訊報導,這次蘋果預定發行30年期債券,規模為10億美元,初步利率定在4.3%區間,目前排定2月底發行,前三年不能贖回,往後每年都可贖回。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櫃買中心表示,尚未收到蘋果來台二度發行國際債的申請,若蘋果要來台發行國際債,樂觀其成。
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櫃買中心的國際債市場掀起搶發潮,今年1月發行52.3億美元,2月至15日止預計發行50億美元,今年才一個半月就發行近100億美元,比起2016年平均每月發行42億美元,略見成長。
櫃買中心分析,由於升息在即,國際債券發行人搶發利率低的債券,是發行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金管會保險局有意限制保險公司購買國際債的贖回期限,須持有五年,此舉將限制保險公司的投資彈性,國際債發行人也加速卡位。
FROM聯合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7251/ ... ub7251_pulldownmenu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2268816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2269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