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14|回復: 0

[國內] 美聯準會升息 10點影響不可不知 Fed對繼續升息很有把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7-6-15 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央社 台北15日電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結束兩天的利率決策會議,一如預期升息1碼,使目標利率達到1%至1.25%之間,且今年將正式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背後代表的意義及影響不可不知。

1.央行為什麼要升息?
一國的中央銀行決定升息與否的兩大關鍵是經濟成長與通膨展望。美國升息,代表聯準會看好美國未來經濟成長,並認為未來經濟過熱可能影響通貨膨脹快速竄升,因此透過調升利率,墊高個人、企業,乃至於一國的資金借貸成本,適時為可能過熱的投資與消費市場降降溫。

2.美國連續三次升息
聯準會2015年底升息1碼,這是美國近10年來的首度升息,宣告零利率時代結束,之後聯準會於去年底啟動第二度升息,迄今已連續3個季度調升利率1碼。

這是由於美國目前經濟接近全民就業,6月失業率降至16年新低的4.3%,同時聯準會重視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4月年增率1.7%,也低於目標的2%,都為聯準會本次的升息提供了空間。
3.聯準會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聯準會過去在量化寬鬆(QE)時期大量買入美國公債、房貸抵押證券(MBS)與機構債券等資產,造成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相對金融海嘯前的9000億美元,聯準會目前資產負債表規模近4.5兆元,膨脹了5倍之多,也代表市場擁有相當豐沛的美元。

隨著市場復甦持穩,聯準會除透過升息外,另一方面透過縮減資產負債表,實施瘦身計畫,收緊市場資金,這動作比起升息,更能彰顯聯準會要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的決心。
4.資金派對恐暫告段落
過去因為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央行連袂寬鬆,進而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並營造多年的大多頭行情,如今在聯準會啟動縮表後,資金行情恐暫告一段落。

5.台灣會跟著升息嗎?
台灣中央銀行預計6月22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星展集團表示,台灣通膨壓力溫和,央行沒有急著升息的壓力,預期今年底前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甚至到明年上半年,利率都可能持平不動。

6.美元定存族利息收入增加
美國升息,代表民眾存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美元存款收益將增加,靠利息過活的定存族收入將增加,不過,民眾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借款負擔也會增加,因此,不少企業趕在美國升息前舉債,把借款利率鎖在低檔。

7.手上沒有美元,也會受到升息的影響嗎?
利率與匯率通常具有正相關,利率高的貨幣,匯率也會較強勁,當美國升息時,美元也會走強,這時新台幣就會相對走弱,尤其是民眾到美國旅遊,或購買舶來品時,對帳單一定超有感。

因為同樣要價100美元的商品,過去可能付出新台幣3000元的代價就可以到手,但隨著新台幣貶值,現在要付3100元,甚至更多的新台幣才能買到。
8.美股漲勢有望延續
美國升息,反應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在景氣動能的支撐下,美股漲勢有望延續,不過,美國升息,也代表企業以及新興市場國家舉債成本的墊高,在債券殖利率上揚的同時,債券價格也將下滑。

9.升息不利黃金等商品走勢
美國升息,代表民眾的美元存款利息將增加,相對投資黃金卻無法享有孳息,削弱黃金未來的上行空間。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指出,市場已事先預期聯準會6月升息,黃金下行空間不大,但美國持續處於升息階段,恐抑制黃金上行空間,預估將在1240美元至1300美元橫盤整理。
同時,美元走勢強勁,購買成本增加,也會影響以美元計價的原物料、礦產品、農糧等商品價格表現。
10.升息對台股的影響
美國升息,台灣維持利率不變下,台美兩地利差擴大,加上時序即將進入除權息旺季,都可能影響外資將部分資金移往美國。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美國升息、縮表要讓貨幣政策正常化,當聯準會天天、週週、月月向市場收回資金時,這時緊縮流動性的情況會比升息還可怕,提醒民眾關注美國縮表是否造成金融市場新的波動。
不過,日盛小而美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表示,市場接受逐季成長的經濟下升息並非是利空,美國減稅才是實質利多,台灣跟隨歐美股市創新高下,指數也維持在萬點之上,隨著旺季逐漸接近,基本面將可支撐指數。


Fed對繼續升息很有把握 與市場又開始各走各的
經濟日報 記者劉忠勇╱即時報導
聯準會(Fed)主席葉倫擺明將繼續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計畫,料定勞動市場持續轉強,最終將戰勝通貨膨脹近期疲軟表現。

Fed周三宣布升息1碼至1%到1.25%,是今年來第二次升息,並將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政策。葉倫在記者會上,也淡化通膨壓力過去幾個月走弱的影響,表達對Fed實現2%的通膨目標深具信心。
她說:「不要對一些數據過度反應,通貨膨脹的數據可能只是一時干擾。」
彭博指出,Fed還就今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畫提供更多細節,但這些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決定並非毫無風險。如果葉倫錯估形勢,通貨膨脹仍維持在低位,業者和消費者可能據此認為Fed根本不在乎是否達到物價目標。


彭博引述巴克萊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的看法說:「風險在於,Fed對通膨過於自信,不僅認為是一些暫時性的因素抑制通膨上升,也對勞動市場好轉能轉化為工資成長和通貨膨脹太有把握。」
葉倫身為知名的勞工問題經濟學家,正寄望緊俏的就業市場最後能拉抬薪資和通膨,展現所謂菲利普曲線所呈現的關係。她說:「我們仍然覺得隨勞動市場走強,會形成通膨上揚的情況。」
Fed聲明中也說:「如果經濟情況大體上都照預期發展,今年開始實施資產負債表正常化計畫」。
對於Fed突然如此有把握,顯示市場和決策者觀點再度分道揚鑣。凱萬資產管理(OppenheimerFunds)投資總監Krishna Memani告訴金融時報:「意外的不是升息,而是他們對資產負債表的方向也很明確,他們口口聲聲說取決於數據,卻又不憑數據。 」
葉倫說:「我們仍然覺得隨勞動市場走強,會形成通膨上揚的情況。」(美聯社)



FROM聯合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6811/ ... te7225_pulldownmenu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 ... ub7239_pulldownmenu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錢 +2 收起 理由
tinyding + 2 感謝分享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4-6-16 14: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