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4日成功試射「火星14型」(KN-14)彈道飛彈。據南韓《中央日報》引據政府消息人士指出,火星14型飛彈於2015年10月勞動黨建黨70周年閱兵式上首度公開,它應該是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ICBM)。 多彈頭飛彈係指可以攜帶多枚彈頭的飛彈,一枚多彈頭飛彈即可達到多枚飛彈的發射效果。 該報3日拿到的美國國防部情報局彈道飛彈分析委員會(DIBMAC)「彈道巡航飛彈威脅」報告顯示,北韓共擁有13種彈道飛彈,其中射程在5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彈道飛彈共有三種,分別是大浦洞2號、火星13型(KN-08)和火星14型。大浦洞2號已經進行過四次試射,而在4日試射之前,火星14型和13型一樣僅僅在閱兵式上出現過。 據報導,報告中將火星13型飛彈標注為單彈頭,而火星14型比火星13型的直徑更大、尾部更粗,搭載彈頭的空間也相對更大。這也是情報當局推測火星14型屬於多彈頭飛彈的原因之一。報告將火星14型列為「液體引擎二級飛彈」。 火星14型的原型是蘇聯1978年用於實戰部署的潛射彈道飛彈(SLBM)R-29R,該飛彈的彈頭前端可以倒著裝載多枚彈頭,飛彈把彈頭前端發射到大氣層外層後,多枚彈頭會與彈頭前端分離,重新射回大氣層。 南韓情報消息人士表示,「北韓的多彈頭技術應該還達不到分導式多彈頭技術(MIRV)水平,可以將多枚彈頭分別導向不同目標進行攻擊」。 目前只有美、俄、法、英、中等五強擁有MIRV技術。不過,如果北韓將多枚彈頭同時瞄準一個目標進行攻擊,美國的攔截飛彈也很難將所有彈頭擊落。 駐南韓美軍已開始部署「薩德」(THAAD)飛彈防禦系統,但其同時攔截多枚飛彈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如果北韓同時發射多枚多彈頭ICBM,幾乎沒有辦法對所有彈頭進行全部攔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