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洗米的時候,對"點數"非常有感觸
一堆米是由一顆一顆米粒堆積起來的,從第一顆堆積到最後一顆才形成米堆
所以鍋底黏鍋的飯粒我習慣把它舔光,不要浪費
別說是要體諒農夫的辛苦或是珍惜自然資源
食用品本來也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
這個道理和帳戶金額多寡是一樣的,
除了操盤人必須關心自己的帳戶以外,請問有誰要去關心?
我們來算算成本和獲利之間的關係會如何影響堆積效果。
去年前年行情大好,市場的波動大,造就許多成功的當沖交易者;
以我淺薄的了解,行情好當沖交易者的"淨獲利/成本=1以上"
也就是假如統計整年的手續費+交易稅=500萬,成功交易者的淨獲利為500萬以上。
今年波動小,在成本變動有限的情況下,同樣的操作模式淨獲利/成本=0.6~0.8
也就是整年手續費+稅=500萬,成功交易者可能淨獲利縮減到300到400萬之譜。
如果網友有其他數據,也歡迎提出來參考
舉某個帳戶8個月的交易結果
假如以平均每月800口小台來算,成本=800口X40元X8月=256000
淨獲利/成本=185000/256000=0.72
成本/(淨獲利+成本)=256000/(185000+256000)=58%
成本佔了全部獲利點數的58%,如果你關心自己的帳戶,這麼高的成本比例重不重要?
成本只要每口小台多1元,就多了800X8X1=6400
每口小台多10元,就多了64000;185000-64000=121000,8個月獲利就縮水剩12萬。
請問系統差不多的兩家期貨商,你要在每口小台35元下單還是每口25元下單?
另外,小台的成本高,所以同樣的操作模式獲利比例要改善
就必須增加大台的比重
成本,重不重要?
對頻繁交易者很重要..非常重要..
小結
一..
生命要活下去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要洗米,要吃飯
同理,交易撐的下去的條件是︰跨越........淨獲利>0...............
如此.............淨獲利/成本=1/256000........計算的結果才是有意義的
淨獲利正數才有米粒的堆積效果
淨獲利<0.........就是虧損是不可能有機會去米店買米回家煮飯的
永遠不可能
二.
如果已經是最低成本還無法跨越>0門檻,那就要調整交易策略或者再學習
或是完全停止交易,不交易日子還是過的下去的,搞不好還更輕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