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陷入價量的迷思主要在於貪心的兩難,
好比初出江湖的小蝦米,在選擇到底要拿刀還是拿劍,要學華山還是武當。
拿刀的,就有拿刀的優勢與劣勢,用劍的,就有它的長處與短處,
因此,重點不應該放在選哪個兵器,用哪派武功,而在於選後的侷限在哪,
學了武當劍法,就該知道什麼情況下,遇到其他門派該怎麼拆招,
用了華山招式,就該了解什麼對手下,應該逃跑,
各有優劣,所以並存於世。
不該執著於非天下無敵的兵器.門派不學,
打不過就跑,只打較有贏面的仗,久了也是天下無敵。
相信所有一切都由價主導的學派認為,
大家關心的是價漲所以買,價跌所以賣,可曾有人買量漲量跌的??
因此,相信此學派的門徒,覺得價先行,然後才見量,
價貴了少人買量就不出,所以導致下跌;價便宜了多人搶所以出量,上漲。
重心放在價的變化與市場的心理。
相信量主導的學派,認為有量才有價,量先價行,
量縮所以價跌,量增所以價漲。
量縮價漲或量增價漲,不再補量或增量則後勢跌。
敝人倒是覺得,這兩派殊途同歸,僅僅只是站在不同前提假設下解釋市場心理。
會導致迷思可能在於訪間書籍.刊物太過斷章取義精簡篇幅,
或是大眾以訛傳訛,只記得簡便的口訣所致,諸如量增價漲.量縮價跌.....
量增不見得價漲,而是說量增價漲的情況下,盤勢上漲的機會較大,或是下根漲的機會較大,
但是有其限制,那就是爆大量。當出量就可能是該獲利的獲利,次手該接的承接,最後沒人接,就可能套牢。
另外,"量增"增多少算量增??,"價漲"漲多少算價漲??量增的幅度有沒配合價漲的幅度.....
簡易的口訣下,隱含著學說的情境假設,就如同武功口訣一般,應該了解所有來龍去脈,才能盡得真傳。
不了解華山派武功宗旨.劍走何種路徑者,縱使得到口訣也是畫虎類犬,甚至走火入魔。
試問,你我了解價量背後,投資大眾的心理變化以及所導致的行為了嗎???
迷惑之時,不如放下一切口訣秘笈,回到原點思考大眾的心理與行為,
大家在想什麼???所以反映出這樣的結果,
以及,看到這樣的結果,下一步大家又會怎麼想,做出怎樣的行為???
想通了,恭喜你進入外資的思考領域,外資就是因為能預測出你我的下一步.下兩步.甚至下三步.所以可以坑殺散戶。
(多看火鳳燎原也是有助心理戰的)
以上廢言。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