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研究院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546|回復: 4

[理財] 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碎型理論之父揭開金融市場之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1-8-17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碎型理論之父揭開金融市場之謎

該書的作者是Benoit Mandelbrot。他是一個享譽國際的數學大師,被譽為百年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目前為耶魯大學教授、IBM華森實驗室終身研究員。Benoit Mandelbrot也是「碎形幾何」之父,他在多年前所創的碎形幾何學,揭開了自然界令人驚異的密碼。


該書目錄 M01008320_big.jpg

第一部:過去式

第一章-風險、失敗與報酬:

根據全球各地商學院校所交的標準理論,1998年8月31日股市崩盤的機率,是兩千萬分之一,換句話說,就算每天進行交易,十萬年也碰不到一次。


第二章-擲硬幣,還是射箭?

「隨機」不見的就簡單。在數學家手裡,連最微不足道的隨機過程,都可以演變出令人意想不到、各式各樣複雜的細節與高度規則的行為。


第三章-沙堆上的房子,巴舍利耶(隨機理論的發明者)的貢獻

巴舍利耶抱持如今經濟學界很常見的「分裂式思考」,也就是以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看待同一事件-一種事前觀點、一種事後觀點。


第四章-認識現代金融理論

假設巴舍利耶及其傳人的理論沒有錯,這一切看起來非常完美。...整體看來,是非常精巧複雜而了不起的發明,但只要其中一環出錯,全盤皆錯。


第五章-現代金融理論謬誤

正統金融理論的根本問題,是把股市當作擲硬幣遊戲。如果要把機率模型套用在金融市場上,你好歹要選擇正確的模型。


第二部:新道路

第六章-淺談宛如亂流的金融市場

論「起因」,股市風暴當然跟颶風大大步同,但...科學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許多看似截然不同、毫不相關的現象,都可以用一樣的數學模型來解釋。


第七章-不規則形狀之研究:碎形幾何入門

不規則並非「理想形體的缺陷」,也不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細節,不規則是眾多自然現象或物體的「基本組成」--也是經濟現象的本質。


第八章-棉花價格的奧秘

科學還有一個更切合實際的承諾,就是幫助社會進步,避免冠冕堂皇而不實的理論來禍害,協助社會認清事實--即使還沒有理論可以完全解釋那些事實。


第九章-長期記憶:從尼羅河到金融市場

很顯然,影響成績的事連續性的事見,也就是連續的洪水或連續的乾旱。結論愈來愈明顯,不僅洪水規模,「洪水規模的組合順序」也非常具有關鍵性。


第十章-諾亞、約瑟與市場泡沫

我將金融市場的兩個特徵(巨幅波動與不連續性、群聚現象)分別稱為「諾亞效應」及「約瑟效應」。兩者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在金融圖表上,我們通常可發現兩者並存。


第十一章-交易時間的多碎形特質

在價格飛快變動時慢速放映,可以觀察到豐富的訊息......當價格變化緩慢無奇、沒有太多值得注意的訊息時,則採快速播放。這,正是分析金融市場的方法。


第三部:未來式

第十二章-財務金融的異端邪說

價值是個稍縱即逝的概念,人們對它的崇高評價其實是名過其實.......金融市場的主要動力,不是來自價值或價格,而是價差,不是平均,而是套利。


第十三章-實驗室

我還沒聽說過有那個情況下,執行長可以只保證公司報表「有點正確」--這是賀茲先生對布雷克.休斯選擇權評價模式的形容......恕我直言,「有點正確」的結果是不夠的。

發表於 11-8-17 18:35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段"金融市場的主要動力,不是來自價值或價格,而是價差,不是平均,而是套利。" 寫得真是好~!
發表於 11-8-17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剛搜尋網路才知Benoit Mandelbrot 已在去年病逝.
http://only-perception.blogspot.com/2010/10/85.html
 樓主| 發表於 11-8-18 01:41 | 顯示全部樓層
財經漫遊-投資風險 超乎你的想像

【沈雲驄】2010-10-23 中國時報

重挫,大漲,重挫,大漲。回想一下,今天財經版上這樣的字眼有多麼熟悉。我們多少會這樣想:安啦,短期的漲跌難免,但只要用對方法,還是可以獲利的。

才怪。上周六去世的數學大師曼德博(Benoit Mandelbrot),早在多年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踢爆」了這個假象。無論是股票或外匯,不管是短線還是長期,從來不像業者們所說的那麼安全,相反的,投資失敗的風險遠超過你的想像。

曼德博一九二四年出生於波蘭華沙,十二歲跟著父母逃難到法國,隱姓埋名住在鄉下。二戰後取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的他,不願留在巴黎教書而轉赴美國。先後到過麻省理工等多所學校,並曾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拜師已故數學泰斗馮諾曼門下。

然而,身為馮諾曼所收的最後一位博士研究生,曼德博畢業後卻沒有留在學術界,反而到IBM的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負責研究電腦通訊的錯誤模式、資訊分析的應用範圍等問題。也就是在那裡,曼德博同時接觸了數學與金融,也引起了他日後對金融理論的好奇。

曼德博後來還是離開IBM回到學術界,任教於哈佛、耶魯等多所名校,並成為當代最令人敬重的數學大師。他最廣為人知的成就,是發明了「碎形幾何」,指出很多看似不規則的現象(例如海岸線、花椰菜、河流),其實自有一套「碎形」規則,而不是像人們所以為的那樣雜亂無章。這套理論後來被廣為運用到許多不同的領域,也讓曼德博有「碎形理論之父」稱號。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曼德博也是一位金融理論先驅。早在一九六○年代初期,他就著手研究金融市場上價格的變動,並先後建立過兩套價格變動模型。他的理論後來被美國的商品交易市場,拿來作為計算選擇權價格的基礎;銀行業也用過他的理論,來估算資產風險。

不過,曼德博本人卻沒有因此而學以致「富」,利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到市場上撈錢。相反的,他抨擊金融市場濫用了數學,並且對金融圈廣為散布的所謂「投資理論」,以及業者們利用數學為基礎所建立的「金融工程」大加撻伐。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他再度把研究焦點放到金融市場上,並且針對多項主流理論,提出強而有力的反駁證據。

比方說,大家都以為金融市場上的漲跌,是呈「常態」分布的──也就是,大部分時候小漲小跌,很少大漲,很少大跌。如果用線圖來表示,就是個「鐘形」,中間隆起的部分是一般的漲跌幅,兩端較少的大漲或大跌。

錯了,才不是這樣。曼德博所蒐集的長達數十年資料顯示,從股市到匯市,從棉花價格到IBM股價,實際上動不動不是大漲,就是大跌,市場上激烈漲跌的頻率,遠遠超過「理論」上的假設。類似的金融理論很多,他說,這些理論「就像蓋在沙上的房子」,「一點也不牢靠」。

問題是,這些錯誤的理論,今天卻是市場的主流。數以萬計的投資人,將自己的退休金、棺材本,全都託付給那些「一點也不牢靠」的投資工具。儘管聰明的業者也不是省油的燈,只要理論有破綻,就會開始設法修改,或是推出新的理論來轉移焦點,但照曼德博看來,都只是在補破網,而不是面對現實。當金融專家們走上的是錯誤的不歸路,他提醒投資者們:不該跟隨,都該覺醒。

覺醒在這集體瘋金融的時代,當然不容易。一來,賺大錢的承諾,有誰不愛?二來,大家都在投資,自己豈能自外潮流?何況,曼德博挑戰了金融理論,卻也惹來業者們的曲解與抹黑,何苦呢?

這正是為什麼,《華爾街日報》主編賀森說,曼德博具有一種「了不起的美德」──獨立思考。長期以來,曼德博無論在生涯選擇或學術主張上,都不會人云亦云,而是堅持做自己相信對的事,即便別人不認同。不管做什麼事──套句一位曼德博數學界好友的話──「都跟別人垂直」。

面對市場與人生,我們何妨學學曼博德,「跟別人垂直」一下呢?(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發表於 11-9-7 05:07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本我有買!
還值得買!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站長信箱|廣告洽詢|COCO研究院

GMT+8, 25-1-22 1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理財討論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