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austin_lee 於 10-1-18 10:34 PM 編輯
請教 austin 大, 您說的康和有大戶系統, 是不是指交易量達某個程度的客戶會另外提供特別的主機? 多少量才符合條件? 當客戶下單, 最終不是都要送到期交所, 那會差很多嗎?
sdnian 發表於 10-1-18 09:19 PM
這牽涉到公司內部的一些規定
還有避免被同業亂檢舉,我會私下訊息說明相關資料
一般的期貨商,都是以量來看,做為提供的標準,
畢竟獨立報價下單主機,也是要避免負擔過重才有效率,
所以沒有量的散戶一般是不會被考慮進去的
以下為網友們解釋 前台 > 交易主機 > 交易所 間的關係
一般客戶看到的下單介面是前台,也就是下單看盤介面,
這個各家幾乎都大同小異了,例如 康和/元大/凱基/統一 這些都有HTS
這些公司跟營業員,最愛說的就是,東西都一樣,所以比手續費就好了,
實質上是掩蓋了很多資訊
第一 雖然都是HTS,背後的系統服務商都是凱衛資訊,
但是依照付出的成本不同,凱衛提供的服務也不同,也的有專業版,
有的一般版就可以提供閃電下單,有的連國外報價都可以整合進去,
誰說長得介面一樣就一樣?
第二 雖然前台一樣,但是後台是不一樣的,
讓你閃電下單,不代表你可以閃電成交,真正牽涉到成交速度的,
是後台的處理報價能力,以及到交易所之間的頻寬線路,
絕對不是長相一樣就會一樣
第三 絕大多數營業員根本就沒有接觸過別家系統,
也不知道背後的關係,只會到處訴求成本,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都是誤導客戶,誤解所有期貨商都一樣,但是,市佔率跟獲利能力來看,
理性分析就知道一定有問題,但這些營業員就抓住沒有獲利能力的散戶心哩,
害散戶掉入不利的迴圈,成就營業員個人手續費的成長
現在就說明,為何後台跟交易所之間的線路頻寬,會導致天差地遠的差異
期貨交易流程上
交易然要先看到報價,報價是哪裡來的?
是期貨商的報價主機,將報價資料送到客戶的前台系統(例如HTS),
依照交易所目前送出的速度來看,每秒要有四筆揭露,也就是速度應該要符合0.25秒的揭露速度,
但是,這對期貨商的系統成能力是負擔
請問各位,是不是開了不只一戶期貨戶?
請問各位,開戶期貨公司會不會跟你收錢?
請問各位,報價主機的頻寬跟承載能力,會因為客戶不下單就沒有成本支出嘛?
這裡就是重點了,當散戶越多,或是看報價越多但是真實下單越少的狀況下,
期貨商耗費的資源多,但是沒有獲利,也很難去提升報價主機的效率及承載能力,
一台報價主機的成本都不低,期貨商不會沒事多買或是買更高承載能力的放著,
一定是在 "有必要性升級時" 才會去升級花錢,若是獲利能力或是期貨商為節省支出創造利潤時,
客戶就會明顯的發現 "慢價" "報價穩定性" 會有問題,
尤其是行情大就LAG的狀況,絕大多數就是報價主機的承載能力已經到一定程度
再者,以真實的期貨商現狀來說,是否能符合交易所送出的報價速度,
再一致的提供給交易人0.25秒的報價更新穩定度?
這一點,有幾個期貨商可以打包票呢? 在商言商,不提就好了不是嘛?
所以,第一步的報價正確性/穩定性/即時性,一般散戶跟獨立主機的報價下單系統,就有差距,
主因就是出在 縮集比(我是引用網路頻寬的名詞用法,也就是系統頻寬的處理及承載能力,與使用量/人數之間的比例)
越多人用,系統沒有提升,效能就會相對較差
交易流程的第二步,是交易人的交易評估,
不管是人工盯盤或是程式交易,總之會做出買賣決定,
這一點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交易人自己或是它的程式系統,
跟期貨商比較沒關係
交易流程的第三步,就是下單到期貨商後台主機,
這中間有經過網路,然後到期貨商主機中,進行風控保證金檢核後,再送出到交易所
中間這一端,包含了兩個重大的變數
第一 網路穩定性及速度
第二 期貨商主機處理效能
關於網路的穩定性,一般的網際網路節點較多,
其實會造成一些風險,只是一般交易人不會察覺到其中的問題,
只會覺得都一樣快阿,大不了從512ADSL換成10M光纖,
但是這不單是這種表面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間經過多少節點
再來,當下單指令進到期貨商後台主機,
就要檢核交易人的保證金風控,之後才送出到交易所,
這時,期貨商後台主機的處理效能就是重點了,
這裡的重點跟報價主機的承載能力重點一模一樣,
絕大多數期貨商要換後台都是千萬的大工程,不是輕輕鬆鬆不夠用就會換,
從規劃到整個後台更換上線,工期要拖到3-6個月甚至更久都可能,
若是包含之前的前置作業與評估,那就更久了,畢竟期貨商從手續費賺的那麼薄利,
上千萬的後台要換可不是小事情,影響交易效率最大的因素,通常在這個環節
交易流程的第四步,就是期貨商主機到交易所之間的線路頻寬,
這一點也會有所影響,畢竟專線費用成本也是不小負擔,
期貨商是否願意花足夠的成本?
依照現行期貨商對一般交易人所提供的交易系統環境來說,
目前市面上號稱的不管是秒殺/超光速/閃電等等亂七八糟的說法,
都是約一秒或是一秒內成交回報的系統,基本上這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尤其是對期貨交易來說
目前期貨商提供的獨立報價下單主機系統,
是限定特定交易人(並非提供所有交易人),
這一類系統的成交回報能力約0.1秒以內成交回報,
所以不管是報價的正確性/即時性/穩定性,以及下單成回的效率,
都遠高於一般交易人所能接觸的交易系統
另外,有些期貨商甚至提供 "點對點專線下單系統",
也就是利用點對點專線,讓客戶的電腦直接與交易主機連線,
減少其中的INTERNET節點問題,交易效率更提升至0.03-0.04秒的平均成回效率,
幾乎接近法人或是自營部的效率,針對短線當沖/套利交易,只有這種前提下才有機會,
不然交易人在看到機會前,已經被更快的法人與自營部吃光了,連湯都喝不到了
這不單是滑價問題,而是整體的報價正確性/效率/穩定性的問題,
不是只有下是市價才有影響,而是報價的正確性就有差別了,
當然,依照交易模式的不同,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套利交易/短線當沖來說,這種差異無疑是生與死的區別,
這也是為何市場上很多短線當沖者,不會去找那些號稱不限口數價格最低的,
而是去找有大戶系統的幾家較大期貨商,因為就算價格一樣,武器造成的差異就是贏與輸的差別
對於一日當沖不會過度短線的交易人來說,
報價的正確性與即時性當然還是會造成一些影響,
尤其是成交回報速度不能太差,最基本一秒成交回報是底線,
手續費跟兩三秒的滑價比起來,根本不是重點了
對於趨勢單的交易人說,當然這一方面的影響性會最輕微,
只是系統的穩定性差異還是可能造成交易風險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