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austin_lee 於 10-1-18 04:42 PM 編輯
價格戰的前提是有一樣品質,或是堪用等級
NOKIA永遠不會跟山寨機玩價格戰,
因為基準點就不一樣,
但是NOKIA確會被山寨機影響,
推出低價但是品質跟功能堪用或是較簡略的東西
這對消費者好還不好?
沃爾瑪從大陸或是等等國家進了一堆低廉成本的堪用物品,
原先被當作窮人救星般的掠奪市場,最後的結果是,
惡性循環,在堪用的品質下,已經沒有其他競爭者可以活下來,
整體品質都依附在最低下限上
不只財富會M型化,服務同樣是M型化,
低價有低價的優勢與市場,但是期貨交易只是服務,
為了輔助交易順利進行,其根本就是在 "是否在一樣的品質下,降低成本"
這一點就最大的問號
市場上的最高市佔率與最高獲利能力,
一直不是低價競爭者,而是提供更高附加價值與穩定性的期貨商,
這個說明了一件事,贏家之所以成為贏家,是有決定性的因素與選擇,
單純訴求價格,這是極度危險的,畢竟魚目可以混珠,但是終究是魚目
如果網路使用有點年紀的都曉得,
以往撥接年代,貴得要死又慢,結果出了一家像救星的 "阿波羅"
便宜,好用,HINET跟SEEDNET靠邊閃,
後來呢?
服務與價值是相對的,因為服務需要成本投注,
越是針對價格,越要放大客戶量(購買量),但是服務的本身需要成本投注,
毛利就夠低的狀況下,如何可以提供穩定堪用的系統?
商業金融服務商,既是領營利事業登記證,就代表依法它要營利,
所以服務不是提升毛利,就是以降低毛利追求數量最大化,
但是這在期貨交易的服務品質提供上,是互相矛盾的
毛利越低,就要提升量,量一大,對系統造成嚴重負荷,
賺不到錢的公司是無法吸引優質客戶前往,
因為沒有提供優異穩定的交易系統,沒有真正的大戶敢去,
因為大戶要求的低價前提是 "一樣穩定快速",
對大戶來說,任何一家期貨商對帳單拿給它都可以一樣低,
但是是否能提供足夠負荷下單速度跟穩定報價的系統才是重點,
這裡說的可不是坊間的一秒成交回報那麼慢,
而是平均低於0.1秒的這種速度(交易所的搓和速度還遠快於這個數字了!),
更不要提某些期貨商市價單丟下去,可以2-3秒才成回的系統,
便宜一些但是拼命招客,是否可以提供一樣穩定的報價及下單能力呢?
之前提到服務M型化,市場上有用破壞性價格衝量的定位與方式,
也有提升交易系統及服務的方式,例如康和/大華/寶來/元大這些,
提供專用下單報價主機給特定客戶,與一般客戶做出區隔,
甚至還提供專線專用下單系統,在排除相關風險及延遲的可能下,
將交易效率極大化,這是市場的另一種現狀,但是卻甚少散戶知道,
因為絕大多數營業員知道也不說,只會說大家都一樣(前台介面),
用價格比較好訴求(價格數字好比較,客戶怎會知道後台下單效率/報價穩定性等等的問題呢?)
隱性的成本太多了,
真的是割喉戰?
其實這只是市場定位,還有玩死一些散戶跟營業員的方式,
市場真正的本質不會改變 -獲利- 不論是對客戶/期貨商/營業員來說,
違背這個本質的,最後一定會嚐到苦果,或是被迫去調整
回到核心問題上
當你購買這個服務時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本來進場就會賺錢,更換更低成本的,可以讓你賺更多錢嘛?
如果你本來進場是虧錢的,更換更低成本的,可以改變進出或判斷導致的現狀嘛?
捫心自問,該調整的應該交易方式及交易心態,
而不是在根本沒有改善下,更換較低成本減少支出,就會導致獲利
以低價為訴求,就是要衝量,目的是為求獲利,這是千古不變的現實! |
|